时值岁末,远方的游子纷纷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途,被誉为“上海的声音”的沪剧也将回到它的“娘家”。今晚,第四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将开幕,在一周时间里,20多场演出、讲座、沪剧“达人秀”等活动将在浦东的多个街镇与居村举行。
为响应“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本届沪剧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在大观舞台上演。演出将紧紧围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这一主线,展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沪剧在现代戏创作方面做出的卓越成就。其中,沪歌版《我爱你中国》和歌曲《红旗飘飘》首尾呼应,作为开场曲和结束曲。演出节目中既有《洪湖赤卫队·洪湖水浪打浪》《手拿碟儿敲起来》《星星之火·启发杨桂英》《黄埔怒潮·三封信》等“红色文化”作品,也有《敦煌女儿》《今日梦圆·生日歌》《风雨同龄人》《璇子·金丝鸟》等独具“海派文化”特质的作品,以及《茉莉花》《瑞珏·咏梅》《凉州词》等重新改编演绎的民歌和古诗词,配合江南丝竹的悠扬曲调,映衬出“江南文化”的恒久魅力。
2018年是沪剧“石派”创始人石筱英诞辰100周年,2019年则是“邵派”创始人邵滨孙诞辰100周年。本届沪剧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将用一系列节目,纪念这两位沪剧艺术泰斗。石筱英、邵滨孙的嫡传弟子与再传弟子,以及其他沪剧名家、青年演员、戏剧表演班学员,将同台献唱两位沪剧泰斗所演绎过的经典剧目和流派唱段,“八代同堂”展现沪剧的繁荣传承与发展。
与前三届相比,本届沪剧艺术节将进一步突出“走近群众”的特色。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介绍,上世纪80年代,在老一辈沪剧艺术家丁是娥的倡导下,一批沪剧名家在浦东等地区举办“沪剧回娘家”演出。2013年,上海沪剧院恢复“沪剧回娘家”活动,并于2015年升级为首届上海沪剧艺术节,而“走近群众”,则是沪剧人的不变追求。本届沪剧艺术节期间,除了下基层慰问演出外,上海沪剧院和各家民营沪剧团的演员还将组建志愿者团队,走进川沙界龙村的“家门口”服务站,带来“沪剧回娘家”折子戏演出。各院团都将派出实力唱将,将名家名段送到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