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河外环线以内滨河沿线步行空间有望全线贯通
18日,记者获悉,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已编制完成《苏州河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规划》,并通过结题评审。
据悉,这次苏州河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规划,范围总长度约50公里,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核心研究范围总面积约3.62平方公里,岸线长度为42公里。苏州河两岸将出现生活型公共休闲活动主轴线。其中,外环线内的苏州河,滨河沿线步行空间将全线贯通,形成滨河开放空间体系,提升滨河地区公共活动,增加城区活力;外环线外的苏州河区域,其城镇区域内贯通沿河步行空间,保护沿河生态环境,为吴淞江的景观和水质提供保障。
根据苏州河滨河空间及腹地整体情况,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拟定了近期、中期、远期行动计划,逐步完成2020年全线贯通的目标。
近期将进行示范段的建设,包括南北高架以东区段的提升,梦清园、m 50-不夜城工业园区段的改造,长宁临空产业园区段贯通等,包括m 50桥、梦清园桥、白玉路桥、泾阳路桥4座慢行桥的建设。示范段建设将完善滨河公共空间,形成若干城市街区与滨水相融合的类型丰富、富有活力的场所,并依托这些区域积极策划相应的活动,提升滨水空间的利用。
策略一:以活动为导向,实现全线贯通
苏州河现状沿岸分布着断点,有些是因支流与河道相交形成断点,有些是因沿河企业单位、居住小区占用河道岸线。
因地制宜采用围墙拆除、新建改建车行桥、步行桥、退线工程、滨水更新、道路改造、绿化拓展等方式打通断点,分段贯通引导,实现全线贯通。在现状26座车行桥、7座步行桥的基础上,新增车行桥、步行桥。
策略二:加强水岸联动,实现亲水近水
打造亲水近水平台,让苏州河成为更加开放的沿岸空间。将现状腹地分为a—e共5种类型,优化防汛及岸线设计;同时通过水陆功能混合、特色活动举办,提升滨水空间活力。
策略三:结合城市更新,提升空间活力
根据苏州河滨河现状与规划建设情况,将滨河空间划分为十个潜在集中改造、开发区域。如外滩源区域、m 50-不夜城工业园区域、临空产业园区域等。
策略四:完善功能与配套,提升滨水品质
在点与线空间划分下,配置公共服务。
点状公共空间是指以小型广场和绿地为主,以主要满足滨水休憩功能为主的小型公共空间。配套休息座椅、垃圾箱、健身设施、遮蔽设施、公共厕所、饮水设施等。
线状公共空间是由绿化及漫步道、跑步道构成的,主要满足漫步及跑步等通过性功能的公共空间。合理组织活动流线,强调整体景观的连续性,引导人流的活动,形成流动的空间,避免造成人流堵点。提供商业界面、文化界面、生态界面、休闲活动界面等多样化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