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力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018-12-20 11:28:30发布59次查看
新江湾城社区在筹建时就被赋予了“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定义,做好垃圾分类是实现社区生态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今年,新江湾城街道在现有25个居民区推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辖区内19个居委会50个居民区约2.1万户家庭以及近40家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在区域推广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居民自治化解矛盾
在加州水郡小区,不少居民已形成了在楼道内投放垃圾的习惯。但根据垃圾投放“定时定点”模式的要求,小区内需要撤走全部原本摆放在楼道里的垃圾桶,并在小区路面新增三个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虽然居民们都表示支持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但却并不想改变在楼道内就能投放垃圾的习惯,绝大多数的居民对此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一时间,如何平衡居民诉求和垃圾源头分类管理的要求,成为了一道难题。”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余晓静说道。
为此,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支部与新江湾城街道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协商。经过勘查小区楼道、地面环境等实际情况,决定暂时保留该小区的楼道投放模式。但同时,需推行街道试点的“尚浦模式”——楼栋评比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并对原有设施和垃圾回收模式进行改进来满足垃圾分类的投放要求。
解决问题的口子被打开了,但也意味着居委会、物业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来推进这项工作。楼道内数百个分类容器、每个楼栋的评比展板如何落实?分类情况的考评由谁来执行?居民的实际参与度和分类实效能不能保证?余晓静坦言:“当时,一个接一个的难题抛向我们,说实话,大家心里也没有底。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探索,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居委会引领的作用,来积极协调各方责任落实。”
今年6月,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支部召集居委会、业委会、业主代表、物业公司、居民楼组长等出席小区垃圾分类联席会议,明确各方具体工作。物业公司和业委会需落实小区新增垃圾桶的采购工作,并对标“尚浦模式”,改变原有的楼道保洁和垃圾回收方式;居委会干部亲自带领小区内党员、楼组长、居民代表等前往尚浦名邸小区学习交流,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学,做到“拷贝不走样”;结合小朋友社区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竞答主题项目,鼓励小朋友督促家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制作垃圾分类评比牌,以楼层为单位,每周进行评比并张贴评比结果……在多方努力下,小区的一整套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开始初步形成。
然而原本有序的工作节奏却被加州水郡小区原保洁公司的一纸退出函给打乱了。在多方商讨下,决定首先加紧指导物业公司启动保洁业务市场招标,但这段保洁空窗期恰恰是楼栋评比工作的关键期,这期间绝不能让加州水郡小区的垃圾分类评比牌成为摆设。于是,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支部立即召集支部党员、小区楼组长开会协商,最终决定由支部党员,小区自治团队的志愿者们来承担保洁空档期间的楼道垃圾分类检查工作。“他们不嫌脏、不怕累,每天一层层楼跑、一个个桶检查,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检查记录,一直到11月初保洁人员全部到岗为止。”余晓静说:“正是在这段时期,许多居民都看到了居委会等各方在这项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最终,我们获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目前,加州水郡已建立了党支部引领,居委会牵头,党员和志愿者参与,物业和保洁落实的居民区自治模式。随着分类工作的深入,居民参与度不断提高,小区的自治能力也不断增强。余晓静说:“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自我加压,用好‘党建引领,居民自治’这块法宝,争取在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成效。”
招募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
为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指导,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公众参与水平,今年,新江湾城街道在社区广泛招募由党员、居民志愿者与物业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的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400余名。为了使这支队伍发挥实效,街道辖区内的许多居民区也纷纷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
作为最早的两个市级公租房社区之一,尚景园公租房社区共有居民住宅2201套,人员流动频繁是公租房社区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也导致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知晓率时高时低。仍有不少居民习惯将厨余垃圾、干垃圾,甚至对环境有害的电池都混合放在一个垃圾袋中,这成为阻碍垃圾分类实效提高的一道“坎”。
为此,尚景园居委会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发挥好定时定点点位上的宣传、管理作用,通过志愿者和指导员全面开展日常宣传、指导工作,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实效。前期,居委会通过各种形式招募、组建了1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和36名志愿者队伍,并进行数次专业培训,让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充分熟知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并动员他们每天定时在点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做到“来一个宣传一个、来一个指导一个”。
为了管理好这支队伍,管理好投放点位,在开展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的这段时间,尚景园居委会专门安排居委会干部加班加点,在工作时间外对点位上的指导员和志愿者进行签到考勤,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并加强管理。同时,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居委会干部还会不定时突击检查11个点位,发现不足和违反规定的行为要求及时改正。同时,在每月召开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会议上,通报工作情况的同时,并对“指导员”进行再次培训。
“如今,在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队伍的助力下,小区环境一步一步得到改善,居民对垃圾分类也不再抗拒了,开始接受分类,并逐步主动分类。”尚景园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充分发挥好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努力做到‘教育在桶边、检查在桶边’,针对上班族和年轻群体持续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使垃圾分类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小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真正把垃圾分类这项事实工程做实、做好”。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