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是奉贤第21例捐献者
2018-12-19 15:55:31发布52次查看
据奉贤区消息:12月14日,在华山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1997年出生的唐冶(化名)神色坦然地躺在采集床上,准备进行时长近4小时的采集过程,前来探望的同学们围在床边为他加油打气。他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16级法学学生,也是上海市第419例、奉贤区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源于成人礼中的生命教育
2015年,唐冶还是一名就读于晋元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学校举行“18岁成人礼”上有一项特殊的传统,鼓励一届又一届的年轻学子,用青春的火花点燃生命的希冀,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唐冶成为了其中一员,他也把红十字会的号码存在了手机中。
2018年的夏天,成为唐冶最特别的一个暑假。当手机铃声响起,弹出“红十字会”几个字时,唐冶说:“当时就预感可能匹配成功了,”他心中难掩兴奋与激动。接起电话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他当即表示愿意帮助那名素未谋面的患者。
捐献不仅需要本人的勇气,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唐冶的父母看着“羽翼渐丰”的儿子,不免担心起他的身体。唐冶认真地说:“这是救人的事情,怎么能拒绝。”看着儿子坚定的态度,父母心里虽然紧张,却也为儿子的选择感到骄傲。最终,唐冶父亲表示,儿子如今长大了,他们尊重他的决定。
用青春见证大爱
学校里,唐冶在同学的眼中是个思维敏捷,头脑清晰的好学生。唐冶不仅参加了哲法学院辩论队,还荣获过“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第一届时政分析大赛一等奖”。可是,在初步配型成功后,唐冶却谁都没有告诉,还是像往常一样上课、参与活动,低调地完成了高分子鉴定、匹配确认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直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前往学校为他请假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才知道,唐冶悄悄地干了件“大事”。
坚强又独立的唐冶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朋友们并不感到意外。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会打一种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的“动员剂”,唐冶虽然身体有些许反应,但从未打过退堂鼓。他说比起身体上的痛苦他更担心捐献结果是否能够成功,他担心给予别人希望却不能帮他实现梦想。
捐献当天,前来探望唐冶的同学们纷纷鼓励低调的唐冶说出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曾经同样毕业于晋元高中,现在成为华山医院医生的一位学长,得知学弟今天捐献,也特地来为唐冶打气,并表示,自己已经入库十四年,由衷羡慕学弟这么快就遇到这一份“幸运”。
据了解,今年是奉贤区历年来匹配成功最多的一年。唐冶是今年第四例,也是奉贤区第5位在校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志愿者们把大爱凝成一份份血样、化为一颗颗火种,点燃了患者生的希望,也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