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州立大学马红教授做客辰山植物园学术论坛
2018-12-17 13:57:00发布54次查看
2018年12月14日,宾州州立大学马红教授应邀来访辰山植物园,作为辰山学术论坛主讲嘉宾做了题为“被子植物系统关系、分化以及果实形态演化”的精彩报告。报告由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跃辉研究员主持,吸引了辰山科研中心、华师大等40余名科研人员及学生。
马红教授是活跃于美国科学界的卓有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2007年-2017年曾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史上的第二位全球招聘院长。他发现了植物第一个编码G蛋白亚基,同时也是花同源异型框基因的共同发现者。他科研成果丰硕,至今已发表论文200多篇,包括Cell,Nature,Nature Genetics,Genes & Development等国际权威杂志研究文章和综述。在本次报告中,马红教授主要介绍了他在复旦大学期间所开展的基于核基因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重点阐述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核心被子植物五大分支以及核心真双子叶主要分支的关系,二是蔷薇科系统重建以及果实类型系统演化历史的研究。他指出被子植物5大支的4个双子叶分支聚为一支,和单子叶为姐妹群,5大支分化和授粉昆虫类群分化时间接近。核心真双子叶的8个分支分为两大支,一支包括蔷薇类、虎耳草目、葡萄目与檀香目,另一支包括菊类、石竹目与迪伦桃目;智利藤目靠近第二支,但支持率不高。蔷薇科三亚科约在一亿年前快速分离,多种肉果类型是独立起源的。且蔷薇科可能经历了多次全基因组复制,苹果族和桃族早期的全基因组复制可能促进了两个族的物种多样性。包括MADS-box等基因组复制产生的新基因可能进化出梨果等肉果发育等新功能。同时该科肉质果实为动物食用和采集,从而增加种子的扩散,进一步提高了相关类群的生物多样性。
听众对该报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报告结束后就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与马红教授进行了非常热烈而愉快的深入交流。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