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上海市普陀区心血管疾病学术论坛在普陀区中心医院举行。
论坛上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中国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正式成立。这可是全市区域性医疗单位唯一一家哦,
三大中心顾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担任。葛均波院士是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推广者。
三大中心是全新管理理念和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的产物,通过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有效改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三大中心由区中心医院院长挂帅,由心内科主任作为医疗总监,辐射普陀区周边近100万人口。
三大中心的成立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作为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心血管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区中心医院成立心血管专科联盟,标志着全区域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走向规范化同质化管理,使患者真正享受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模式。
三大中心的成立对于患者来说真的是福音呢!那这三大中心具体承担了哪些功用呢?
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常见的高危急性胸痛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三大类。胸痛中心包括120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消化科和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
胸痛中心的目标是规范和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房颤中心
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依托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建立房颤社区防治网络,通过医联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对房颤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及转诊会诊。
房颤中心开设了房颤全天候专病门诊及24小时绿色通道,并开展长程房颤监控筛查诊断,为提高房颤患者的诊断率及房颤患者抗凝达标率奠定了基础。
房颤中心也紧跟国内外一流介入技术的步伐,开展了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技术、冷冻球囊消融技术以及左心耳封堵技术,可极大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死致残率。
心衰中心
院心内科在心衰中心建设期间,对心衰患者实施标准化治疗,切实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及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开展多种心衰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埋藏式全自动除颤仪,有效改善了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随着上海人口的老龄化发展,高血压疾病和冠心病的频发,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按照“健康普陀2020”规划纲要要求,区卫生计生系统聚焦健康、关注需求、优化布局,织密织牢一张健康普陀守护网;针对短板、抓住关键、加大建设,建立建成一个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区域内各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一起完善心血管疾病救治体系,打造救治网络,规范诊疗流程,不断增强区域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迈入“健康中国”新时代,普陀区将进一步坚持加强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坚持科学整合卫生资源,建设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最大健康效用;坚持预防为主,全周期、全方位维护普陀人民健康;坚持创新医疗运营模式,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大数据应用,满足精准化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加强学科和人才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普陀区医疗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健康普陀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