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闵行历史长河中的名人,了解你不知道的故事︱老底子
2018-12-16 5:36:01发布102次查看
是否只有古老的建筑?
其实,闵行的历史
还藏在闵行的名人往事中
这些名人背后
是关于历史的深深烙印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名人的画卷
了解闵行的历史名人们
冯恩(约1496年—1576年),明代官员。冯恩是明朝嘉靖五年的进士,曾经担任南京监察御史、大理寺丞等职。
冯恩书石刻
石刻原本嵌于明星村冯氏祠堂壁上,镌着冯恩书诗文、清朝嘉庆时跋文,摹刻米芾书。如今保存于闵行区博物馆内。
叶宗行是明朝的水利专家。明朝时期的黄浦江,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属吴淞江的支流。由于吴淞江淤塞,太湖排水不畅,使上海乃至江浙一带低势地区经常遭受水灾。
因此,朝廷出台政策,鼓励有识之士为治理水患出谋献策。于是,叶宗行便以秀才的身份上书朝廷,建议疏浚范家浜,接通上海浦(大约是现在吴泾至龙华的一段黄浦江),汇并入吴淞江内。
在中国治水史上,“浦江合流”堪称一绝。百姓感恩叶宗行的丰功伟绩,在重光召稼楼的时候,特意在礼园内为其建馆塑像立碑,永作纪念。
召稼楼 · 叶宗行纪念馆
地址:沈杜公路2059号
朱恩,是朱瑄之子,他在明朝成化二十年中了进士,担任南京礼部尚书这一职位。朱恩退政后,在家乡居住了近三十年(朱恩家宅在莘庄镇),潜心研究树艺,在乡间种植果蔬,过着以田园为乐的生活。
朱大韶,他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了进士,担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因为他喜欢收藏书籍,所以被人称为“书痴”,他的藏书多以宋版而著称。他去世后,墓葬在莘庄镇南。
朱氏三世墓
朱氏三世墓位于莘朱路四号桥南侧。墓地有华表、石兽等10余件,1958年,出土的朝服、铜镜、酒具、玉饰、金簪、墓志等陪葬品总计88件,如今保藏在上海博物馆和闵行博物馆内。
是闵行人独有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经历总让我们内心触动颇深
家乡归属感也油然而生
这些名人们的一生
成为长存闵行历史长河里的
星点光芒......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