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于昨日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表彰为我市科普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植物生理学家、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许智宏院士,泌尿外科专家、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获得本年度“科普杰出人物奖”。
本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共收到242个项目,比2017年多出25%。包括院士在内的75位专业人士组成了评审团,经奖励委员会审议,共评出含提名奖在内的116个奖项。作为上海科普奖励的“拓荒地”和“蓄水池”,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正式设立,是上海成立最早、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市级科普奖项之一。
许智宏院士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在专心科研的同时不忘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人对于生活、环境、科学有了更深入认知。“作为一名植物学家,我们要把科普放在与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能让更多人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一起投入到保护大自然中。”许智宏院士说。为此,他与顾红雅、吕植合作主编出版了《燕园草木》、《燕园动物》,介绍北大校园里的生态环境。此外,他还提到这几年来,自己一直坚持做转基因的科普报告。
孙颖浩院士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长期与病患打交道,从业40年以来一直坚持结合医学专长进行科普工作,经他治疗的每一个患者能够对医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普遍的认知。针对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孙颖浩组织4位院士、635位知名教授,编写出版了31卷的《名医护航———健康丛书》,保守估计受益总人数超过70万人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评审工作有三个特点,一着眼“基层”。通过深入基层挖掘,将评奖范围进一步扩大,挖掘更多科普工作人才,激励更多科普骨干。二是突出“鼓励”。媒体不仅是传播载体,更是科普工作的实践主体。为了突出媒体的传播效应和科普工作落地,基金会调整了科普传媒奖的授奖数量,以鼓励更多媒体投身科普。三是关注“团队”。在“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中增设“团队奖”,鼓励更多团队力量投身科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