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刷脸支付成为购物消费的标配,以后眨个眼睛就能付款,连手机都不用带了。
在12月13日的支付宝开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宝推出了一款,长得像“台灯”一样的刷脸支付设备——“蜻蜓”。
起这个名字,不仅仅因为“蜻蜓”是产品最初的代号,它更带有一种寓意,希望刷脸支付能够像蜻蜓那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支付宝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有高达60.3%的支付交易是通过指纹和刷脸来完成的。显然,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主流。
本次开放日的主题为“新技术 新零售”,因此在活动现场,支付宝还推出了新一代的iot智能货架,同样也搭载刷脸支付技术。
如果说,物联网是推动线下场景数字化,刷脸支付是提升支付的安全性,那么两者结合,就是拉近商家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商业效率。
同时,新品的推出也意味着,支付宝的又一项技术已经成熟,到了可以向合作伙伴,实现全面开放的时候。
要说市面上的刷脸设备也不少,“蜻蜓”有哪些特别之处?
首先,“蜻蜓”是一款适用于中小店家的普惠产品。
就像周到君在体验时看到的那样,“蜻蜓”如同书桌上的一盏台灯,很小巧,体积只有普通自助刷脸设备的十分之一,不占地方。
店家只需给“蜻蜓”插上电源,就能使用,即使长时间不需要,也可以把它收纳在抽屉里。
“蜻蜓”的成本也很低。据支付宝iot事业部总经理钟繇介绍,相比普通自助收银设备,“蜻蜓”的接入成本降低了80%,在推广刷脸识别的基础上,也让每个中小店家都能用得起。
比如“蜻蜓”上所配备的识别摄像头,是3d结构光人脸识别摄像头,而当前市面上的,基本还都是二维。
从平面到立体,“蜻蜓”可以比2d摄像头捕捉多几十倍的人脸特征,在整个结算过程不超过3秒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识别准确率。
另外,“蜻蜓”不仅是一个刷脸支付产品,它同样也具有扫码功能。
对于小微个体商家来说,“蜻蜓”内有个人收银模式,可以绑定支付宝收钱码;而对于有一套自己收银系统的中大型商家来说,把“蜻蜓”和原来的收银系统连接上,即可使用,不需要做其他软件和硬件上的改造。
除了刷脸支付设备“蜻蜓”,支付宝在此次开放日上,还推出了新一代iot智能货柜。
早在2016年无人零售大热时,支付宝的参与程度相对有限,最常出现的,是在各类无人货柜的支付环节。
例如第一代的魔盒citybox智能货柜,用户先要通过支付宝app扫码开门,开通小额免密支付,才能在取走商品关门时,完成自动扣款。
而现在,从使识人、识物、风控,到留存、营销、运营,支付宝已经可以输出一整套智能货柜解决方案。
支付宝介入无人零售,风控能力是其一项优势。
比如芝麻信用分。支付宝可以对每一位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即使发生恶意不履约的行为,也可以帮助商家进行追讨,甚至以扣分来作为一种惩罚。
又比如,支付宝可以对每一位用户进行风险评测,通过五大维度来,综合评定他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并在每一次交易前,对他的资金渠道做一次确认,保证他在买东西后,起码有一个渠道的资金可以扣款。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人零售盗损率高和不安全两大缺陷。
二来,用户在智能货柜交易结束后,支付宝还能通过小程序和生活号,进一步对用户进行管理,提供会员功能、发放优惠券和宣传等功能。
为什么要做iot?
这场支付宝开放日的主题为“新技术新零售”。可以看到,无论是“蜻蜓”这样的刷脸支付设备,还是无人零售智能货柜,都是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
让技术落地,零售一直是个热门场景,放在零售场景下,就更像是一次新零售与物联网的结合,以此推动线下商家的数字化转型。
以首家接入支付宝刷脸支付的卜蜂莲花超市为例,据其市场部助理副总裁袁林化介绍,在使用了刷脸支付后,超市的整体收银效率就升了50%。
在此次开放日发布iot新品,也同样意味着,支付宝又一项核心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可以实现对外输出,而物联网本身,又是支付宝所聚焦的五项basic技术之一。
在9月份的蚂蚁金服atec大会上,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就反复提及“开放”二字,要从业务、能力和技术三方面,对合作伙伴实现全面开放,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再以此次推出的智能货柜为例,据支付宝智能售卖负责人德佑介绍表示,未来硬件设备商,可以免费拿到这整套刷脸识别、信用识别和视觉识别的软件技术。
而这,也是确实践行了,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