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公交“一路一骨干”“一镇一策”调研
2018-12-14 9:16:42发布43次查看
截至2018年11月底,浦东新区建交委共承办大调研问题509条,其中公交出行需求问题190条,占到37%,市民群众的诉求涉及公交线路调整、增设、优化等各个方面。一方面,群众对公交出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浦东公交的运营亏损又在逐年增加。因此,公交线网亟需加以优化调整,做到既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和体验,又能降低公交企业成本。
针对这一情况,浦东新区建交委采取“蹲点式、体验式、联合式”的调研方式,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道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偏高。受制于路网结构和用地分布等因素,走廊上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偏高,浦东中心城区公交线网重复系数为3.83,高于全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重复系数3.06。二是各镇间的公交需求及发展存在差异。镇域地区公交线网密度、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仅为城区的40%左右,公交服务城乡差距仍较为明显,且各镇公交需求各有不同,难以用同一个标准配置公交线路。三是部分区域公交线网客流分布不均衡。在公交线路运能配备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早晚高峰时段客流量激增,导致现有公交运能无法满足高峰时段客流;而到了低谷时段乘客出行量较低,致使既有运能利用率不高。接驳地铁的公交车高峰和低谷时段的客流潮汐现象严重,车辆利用率不均衡。
一、主要做法
1、线上线下深入调研,汇聚民意找准路径。一方面,深入一线,倾听呼声;另一方面,上下联动,集思广益。先后与6个街镇、2个管委会进行对接,召开居民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7次,开展部门会商研究30次、网上问卷调查2次,到浦东南路18个站点、金海路2个站点进行全天候蹲点。通过深入调研,明确了在客运走廊建设“一路一骨干”,在各镇推行“一镇一策”的公交线网调整举措。同时,选择了浦东南路率先开展“一路一骨干”试点,选择金桥镇作为“一镇一策”试点。
2、深入分析综合比选,评估优化线网布局。针对浦东南路公交线路重复问题,全面梳理、分析、评估浦东南路上所有的24条公交线路运营情况,基于客流预测及影响分析,制定了6套方案,优中选优确定了《浦东南路“一路一骨干”实施方案》,完成了781路和818路线路经营权互换、82路与818路的线路合并,新增银城路浦东南路东向西站点,调减了795路、977路、119路在浦东南路上的站点,新辟了1131路。
3、因地制宜细化研究,不同镇域精准施策。金桥镇范围内兼有生活区和产业园区,公交资源相对丰富,但生活区与产业园区、相邻镇区公交联系不紧密,个性化需求较高,新区建交委根据该镇人口结构、道路设置和轨道交通情况,结合市民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出行特点制定了《金桥镇“一镇一策”实施方案》,以更集约、更多元、更智慧为目标,提出六大对策,通过开通定制班线、建设微枢纽、延长末班车时间等措施,加强镇域范围内轨交站点、生活设施、客运走廊和企业通勤之间的联动。
4、建立弹性运营机制,及时适应客流变化。针对高峰、低谷时段客流不均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弹性机制,对以早晚高峰通勤出行需求为主的线路,在早晚高峰时间缩短行车间距、增加配车运能;针对低谷时段客流较少的线路,适当扩大行车间隔,减少配车运能。
二、取得成效
浦东南路“一路一骨干”实施以来,在保障服务和控本增效方面成效明显。一是居民出行的便利度和舒适度明显提高。新的82路由原来的高峰时段8分钟缩短到2.5分钟-4分钟,低谷时段由8分钟-15分钟缩短到5分钟-8分钟,大幅缩短了乘客的候车时间;82路35辆公交车全部由新采购的高等级新能源车运营,司机开得稳、乘客乘坐更舒适;新辟的1131路将德州地区的居民前往就近轨交站点的出行成本由原来的单一票价2元下降1元(换乘免费),降低了部分乘客的出行成本。二是公交客流上升。在常规公交客流逐年下降的形势下,浦东南路实施“一路一骨干”后总客流趋稳,新82路较原82路的客流上升,新辟的1131路客流稳步上升。三是公交营运成本明显下降。调整前,82路与818路配车合计45辆,日均行驶7202公里;调整后,新的82路与1131路合计配车41辆,日均行驶6941公里,减少261公里。
金桥镇“一镇一策”实施以来,已完成线路调整1条、延长运营时间1条、开设定制班线1条、建成微枢纽1处。南部的金浦小区居民前往集镇办事、前往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接送孩子上学只需乘坐金桥定制1路即可直达,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捷。“一镇一策”全部落实后,可实现金桥镇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增加5%、线网密度增加4%、车辆到站信息实时发布100%全覆盖。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