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系列报道栏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而今迈步从头越,用4分钟讲述长宁40年的发展变迁↓↓
王为人 中共长宁区委书记
“我们将围绕我们区域的特色产业发展,精准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的打通来进行改革,我们还将围绕区域联动,将我们的改革成效能够不断的放大它的效应和倍数来进行改革。”
30多年前的长宁区依然是农田遍布。当地,聚集了不少的传统化工纺织类的企业。
90年代末天山路北侧工厂密集的场景(郑惠国提供)
1983年的虹桥开发区
1986年,全国最早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开发区,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长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宁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一项项改革创新的举措,让长宁从昔日的城乡结合部变成了高楼林立,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中心城区。
从虹桥机场一路向东前往上海市区,必定会穿过虹桥开发区,看着高架道路两侧林立的高楼,很难想象,就在4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城乡接合部。
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虹桥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不到两年后,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便在这里取得突破,日籍华人孙中立以2805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12000平方米土地的50年使用权。
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国际招标方式开展土地批租。
周友琪原虹联公司副总经理
“可以把原来的(用地)不要钱,我们称之为无偿使用变成有偿使用,无限期的使用变成有限期的使用,同时又让他进入流通系统,这样一来整个经济就活跃了”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顶级写字楼,高档宾馆在这里拔地而起,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公司纷纷聚集,在虹桥开发区的带动下。
在虹桥开发区的带动下,长宁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一路呈几何级增长,区内其他区域也以此为依托,奋起直追。
为进一步打好虹桥这张牌,1993年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在虹桥机场东侧落户,联合利华就是首批入驻的跨国企业总部。
沈建忠上海市长宁区发改委副主任
“(当时)提出来了以虹桥涉外贸易中心为核心,带动西部的临空经济园区,和东部的中山公园商业中心为两翼,组团式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也带动了我们长宁区整个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当年临空园区地块内的蔬菜基地
90年代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
如今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74幢商务楼宇里,汇聚了2500多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达到了12家,博士、米其林、杜邦等知名企业总部也纷纷落户。
曾锡文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
“(立项前)我们也带着我们(公司)中国主席来看,老外看了都有点晕,他说这个地方行吗?这个地儿有没有车有没有交通,一片荒地,你觉得怎么样?后来我们就说,这个规划我已经看了,已经有,中国政府执行力是非常强的。”
孙胤上海市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办公室副主任
“到了2017年,临空园区的综合税收已经突破了70亿,现在我们正朝着百亿级的临空园区这样一个方向,我们在努力。”
眼下,长宁区正在积极探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八张改革特色牌,在行政许可审批,互联网审判新模式等领域,推出便利化措施,一照多址、一证多址、快检快放以及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机制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