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祝贺!杨浦10户家庭荣获“海上最美家庭”称号

2018-12-12 20:16:08发布50次查看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温暖的代言人,家庭是最美的风景图,最美的家庭是和谐的,是幸福的,是让人艳羡的。
近日,市妇联揭晓了2018年度“海上最美家庭”名单,来自全市各区的221户家庭光荣上榜,其中杨浦区有10户家庭上榜。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小伙伴?
杨浦区共有10户家庭榜上有名
向他们表示祝贺,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最美家庭”吧!
杭国英家庭
海杨居委的杭国英从2003年6月起至今,默默无闻做了十五年的助老志愿者,现任居委第四届老年协会理事会的监理。
15年来,杭阿姨每天起早摸黑,走街入门,亲自登门,一一拜访受助对象,了解第一手资料,制定出各种个性化对应照顾的方案。除了不讲报酬,无私奉献,有时还得自掏腰包,为老人买这买那,老人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有知心话都和她说。
杭国英的爱人童兆男是原宝山区公安分局一名退休的领导干部,积极支持老婆的志愿工作,又是“买汰烧”,又是照顾孙子,还经常和她一起想办法排除老人的烦恼;儿媳利用医生的专业优势,参与为独居和纯老展开医务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儿子更不用说了,经常是杭国英随叫随到的义务劳动力;4岁的小孙子也常和奶奶一起做公益,是老人们的开心果。正因为这样“美丽”的家庭存在,才能使杭国英持之以恒地做好助老志愿工作。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多年来,由于杭国英的无私奉献,她被各级部门评为助老先进个人,曾获得2016-2017年度街道“孝亲敬老”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杭国英经常说:“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家人的一半。老人们开怀的笑容和满意的表情是我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金玉明家庭
杨浦区控江医院特检科主任金玉明、护理部主任杨波和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儿子的三口之家,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是幸福家庭的典范。
在工作中金玉明与杨波都是医院科室负责人,不同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们互帮互助,遇到难题共同协商,携手进步,金主任开展的“肾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项目获得“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的优秀成果奖”。杨波带领的“居家护理延伸服务”小组荣获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第二批“医疗服务品牌”。他们是患者身边的好医生和好护士。
在生活中他们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循循教导,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坦诚相待。他们二人的敬业和担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儿子学习优秀,积极投身于社区、学校志愿者活动,为社会提供自己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大学里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
他们是世间最平凡的儿女、父母,他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景在平家庭
他从医40余载,守望三尺手术台,医者仁心、心系苍生、抚危助困。白天无影灯下拯救患者生命,夜晚伏案泼墨挥毫,通过义卖自创书画筹集爱心善款,成功为22位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了免费腔内微创手术,家人对此也非常赞同和支持,在社会各界传为佳话。
穷且益坚,宁移白首之心,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景在平年逾六旬,依然精力充沛,忘我工作,作为在国内享有很高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的知名专家,作为腔内血管学奠基人的他,并没有停止脚步,躺在功劳簿里,固步自封。他在自己所钟爱的血管外科的事业沃土上,始终保持进攻态势,不断传递给年轻人以旺盛的战斗精神,奋战在医教研第一线,“浴血”创新,服务军民!怀着对军队卫生事业的忠诚和敬畏,以一名人民军医的赤诚和情怀,生动诠释了鞠躬尽瘁、俯首为民的精神追求。2014年景在平也因此荣获了“感动上海十大人物”称号,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握着景在平的手说:“您用技术创新和书画爱心事迹感动了上海人民,也感动了我,我要向您敬礼!”
李全胜家庭
李全胜是个听力残疾人,他有一个让人羡慕的三世同堂的四口之家——老母亲安享幸福、夫妻恩爱和谐、女儿成绩优秀,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曾经获得杨浦区十大“孝亲敬老”模范家庭荣誉。
前年,李全胜当选为杨浦区聋人协会主席,社会责任更重了,但他从来没有耽误本职工作,反而把为残疾人操心看成自己的事业,带领各街道聋人协会开展各类健残融合文化活动。在他的带动下,杨浦区聋人协会受到上级部门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他本人也被评为2014年度上海市残疾人优秀志愿者。
李全胜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妻子郭美琴的肩上。今年他老母亲换关节手术后,卧床几个月,但她从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着照顾母亲、教育女儿的责任。
他们夫妻间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女儿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在学校年年是班干部,在家里是乖乖女,她的成长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给她的无尽精神食粮。
刘悦来家庭
五角场街道国顺居委林绿家园社区刘悦来家庭,成员一直和睦相处,倡导健康生活。作为党员家庭,秉持家国天下观念,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悦来身为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者,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街道和社区睦邻家园建设,深入社区参加杨浦区创智农园、百草园等系列微更新微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创智农园项目被评为杨浦区2017年居民自治十佳项目,并参与2017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也进行了报道。刘悦来被杨浦区政府聘任为首批社区规划师,在推动社区规划、社区参与和社区营造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们家庭注重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从小家做起,涵养家国情怀,关心社区公共事务,发挥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自2016年起,刘悦来和妻子一起发动居民在一长期荒废的转角绿地开辟“苔藓花园”。在其家庭的倡议和努力下,居民们自己设计、营造、维护、管理,种上了花草,使长期脏乱差的边角变得生机盎然,成为社区共享的富有情趣的田园景观。目前已有近50名居民以各种方式参与了共建。陆续有园艺爱好者来参访,成为社区自治的一个小小的样板,刘悦来个人获得街道2017年度十佳睦邻达人称号。
王志坚家庭
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王志坚家是其所在小区最早入住的居民之一,平时乐于参加志愿者活动,还与社区的独居老人结对关爱,小老帮老老。家人非常支持她,有时候王志坚也会带着小孙子去看望老人家,在老人住院期间经常去看望,与社区老人及老人的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勤俭朴素,以德育人。王志坚的子女都很优秀,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她时常教导孩子们忆苦思甜,不要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不买无用的东西,家里的东西都尽量重复利用。
乐学乐教,爱护环境。王志坚十分热爱学习的,她与子女经常出国,为了提高自己的旅途乐趣,她尝试着学习外语。小区内的孩子们要学习毛笔书法苦于没有合适的地方,她便邀请老师和孩子们到自己家中来上课,雪白的墙面被弄上了墨汁,耐心的王志坚从不生气。
奉献爱心,温暖你我他。王志坚和老伴杭老师都是优秀党员,也都是小区活动的积极分子,平时的“清洁家园”和年关的深夜值守等都有他们的身影。每次捐款的时候王志坚总是乐于奉献爱心,还带着孙辈一起参加捐款,教导他们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忻玲娥家庭
忻玲娥老人今年82岁,她是延吉七村5号的一位楼组长,更是一位“热心奶奶”。身为楼组长的她,一旦楼道里发生走廊灯损坏、防盗门不能开锁,楼上滴水到楼下,便都会找忻阿姨来帮忙,她则会想办法为邻居排忧解难,出面调解。
不仅如此,忻阿姨还拥有着一颗“善邻”的热心。忻阿姨看到小区里一位家境困难的独居盲人,冬天里穿着凉拖鞋,这萌生了为独居老人做棉拖鞋的想法。忻阿姨和爱人都是80多岁的退休老人,俩人每月的退休金尽管不多,但还是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去城隍庙购置价廉物美的鞋底;鞋面是用家人和邻里多余的毛线编织。她通过居委会赠送给小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无业、孤老、独居、生病的高龄老人。使老人能有一双温暖的棉拖鞋度过严冬。
忻玲娥用自己的“爱心”行动感染了家人、志愿者们,虽然她已进入耋耄之年,但是依旧用自己的真情弘扬社会美德,构建和谐家庭。
姚月华家庭
他们是由满汉组成的大家庭,姚月华是满族,丈夫俞景明是汉族,他们也是普通的党员家庭,5位家庭成员,4位党员。姚月华夫妇在部队奉献了将近30年,育有二个女儿,从小在部队里长大耳闻目染,平时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始终遵循有国才有家,有党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家训是以奉献社会就是最大的快乐。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多年来作为一名退休医务人员,姚月华夫妇一直热心于社区公益事务,俞景明曾担任居委会主任,姚月华在小区内同时担任了楼组长、业委会委员、党支部委员、妇联副主席职务,同时也是四平街道少数民族联合会分会副会长。在“双创”“文创”等重要活动中热心担任志愿者,并且出色的配合党委和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多年来,姚月华不管夏天冬天、刮风下雨,一直坚持每周一次在社区老年活动室免费为居民们测量血压,耐心为居民们传授养生医护知识,居民们都亲切的称呼她“姚医生”。夫妻俩多年来得到了无数的荣誉,被评为四平十佳好人,优秀党员、上海市优秀少数民族志愿者和杨浦区清真食品监督工作先进个人。
余智家庭
余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区第四届学科带头人,鞍山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区初中英语兼职教研员,区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她一直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不断进取,深受学生、家长欢迎。2016年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能手;2017年获上海市园丁奖。丈夫周正平也是教师,中共党员,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副校长。2007年起担任学校党政领导,因工作需要,2009年迄今,一直借调在区教育局党委组织科,先后负责统战、培训、干部、校长职级制、考核等。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组工干部。2017年8月,参加上海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支教。
1995年大学毕业后,余智夫妻俩同时来到了上海市贵阳中学任教,在共同的工作中相识相知,在杨浦区教育的这片沃土中,他们的爱情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婚20载,育有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儿。他们崇尚勤奋、俭朴、诚信、仁爱,在事业上相互学习,比肩成长,共筑教育梦;他们相濡以沫,互相体贴,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为对方分忧解难;他们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家庭和谐温馨。
张安娣家庭
在政通一社区有一户勤劳善良、热情淳朴的家庭,两口子热心公益、默默奉献、乐于助人。他们就是被居民交口称赞的社区热心人家——张安娣家庭。
年近七旬的张安娣和爱人王国才都是政通一的党员,两人自退休后,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自愿参加社区治安巡逻、路口执勤、邻里调解、文明督导等多项社区服务。张安娣更是担任了政通一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分支部书记和楼组长。
在社区文体娱乐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担任社区时装队队长兼教练,老年大学时装班班长,排舞队指导,同时还兼任南茶园居委排舞队指导。在各项活动中,处处闪现着她的身影,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妻子在前台发光发热,而爱人王国才则是默默地在家里打点一切,种花养草做家务,做好后勤工作,他们把对社区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化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在社区服务建设方面,她和爱人始终出现在第一线。每月排班的社区治安巡逻,淞沪路口交通执勤,清洁家园义务劳动等,都是积极参与,风雨无阻,在路口执勤上,每次轮流,两人所在的支部都会主动承担一天。按她的话说:我们片区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公益行动上绝不能落后,要为全社区带好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