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潜心“三林标布”的非遗传人
2018-12-12 9:22:37发布52次查看
刘佩玉是三林镇文化服务中心所属三林民俗馆的管理员,同时也是“三林标布”非遗传人。作为三林民俗馆的管理员,她爱岗敬业,细致打理民俗馆,热情地为四方游客服务;作为“三林标布”非遗传人,她潜心传承,积极寻求技艺创新,赋予“三林标布”新的活力。
刘佩玉自管理民俗馆后,每天都要接待来访的团队和游客,全年接待人数约4万多。多年来,她凭着对标布、刺绣艺术的热爱,自掏腰包买布机、土布、针线,义务到三林中学去传授织花带、绣花技艺。2004年,她被浦东正式列为“三林标布”非遗传人后,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土布非遗传承成为她的使命,在手工技艺方面精益求精,缝制旗袍、书签、领包、十二生肖等各类作品,特别是以标布制作的“乡风、乡韵、乡情、乡思”四幅人物图代表古代江南地区农村姑娘的风姿,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这些年,刘佩玉对土布手工艺发展和挖掘不断创新,多次在区、市各类民间手工艺比赛中获奖。比如2007年参加上海民俗博览会,三林刺绣作品《福龙》得金奖(参与集体制作);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三林非遗展示展览活动《2010上海欢迎你》主题展览;2012——2015年设计开发三林标布参加了上海民族民间博览会织花带展示《手艺中国》主题展等。2016年,她代表上海参加了中日韩文化交流,将三林刺绣和标布制作技艺带到海外。
刘佩玉潜心三林标布传承,热心三林民俗馆服务,在取得一项项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团结和睦与支持奉献。刘佩玉家住三林世博家园,在街坊邻居的眼里,她是一位孝敬公婆的好媳妇,结婚30多年来,她始终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去敬重爱戴。2012年,公公因患低钾病,在一年间先后五次住院治疗,最后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但在刘佩玉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最终脱离了危险。
不久,刘佩玉的丈夫邵钟弟也生了肝病住院,但那时正逢三林民俗馆抓紧布展准备开馆的关键时刻。刘佩玉热爱三林标布和三林刺绣,更心怀传承弘扬家乡特色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思来想去,深感放不下这份事业,便在医院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回家又和婆婆商量。全家人看到她这么热爱家乡艺术,倾注了那么多心血,都表示全力支持。那段时间,刘佩玉白天在民俗馆忙布展,晚上跑去医院照料丈夫。因为布展时间紧,很多手工活来不及做,婆婆还帮忙一起织头巾,织标布。最终,民俗馆各项布展工作顺利完成。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