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门口享受徐汇“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2018-12-11 14:34:48发布51次查看
据徐汇区消息:加快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助力民营企业加速跑,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2月7日举行的首届漕河泾开发区法治论坛上,来自徐汇司法行政机关、上海市金融法院、徐汇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经贸商事调解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以及近百位园区内主要企业的负责人以及法务人员,围绕新形势下企业合规经营方面的新问题及应对方面的法律实务问题,以及政府如何做好合理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企业又如何积极作为、养成在法律框架内实现利益诉求的习惯和信念等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嘉宾谈到,一流营商环境的几个关键词——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每一个都与法治建设息息相关,可以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第一要素,就是法治化。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企业、个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商事领域的纠纷矛盾量大面广,需要大量的行政成本、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3至2017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结案标的额20.2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8.6%、144.6%。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副教授赵秀举也在会上介绍说,2017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案件增加的非常多,与2016年相比几乎是翻倍的,其中商事是1600多万件。
摩拜有关负责人作在交流中也谈到,摩拜一天有一两千万的骑行次数,就意味着有一两千万次的交易发生,一年有几百次诉讼,量是非常大的,其中大量是几块钱几十块钱的诉讼,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一位用户忘记关锁,一直在计费,摩拜收了他五块钱,他认为摩拜只能收他一块钱,就因为这四块钱把摩拜告到南京法院。
与会专家们谈到,打造法治化营商化境的过程中,法律既要高高在上,也要深入人心,更要触手可及,成为工具和手段,从政府、企业到司法领域,都要认真思考如何形成公正公平、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除了打官司,也要把仲裁、调解等在争端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专家们谈到,中国有上千年的关于调解的历史背景,但目前调解做得最好的不是我们,美国、英国、欧盟把调解做得更为专业。
漕河泾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上海乃至全国知名的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大调研中,街道司法所通过对往年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仅去年,辖区就有知识产权和经济纠纷100余件、劳动争议纠纷600余件、消费纠纷4000余件。
会上,虹梅街道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尝试受到了多方关注。今年,虹梅街道党工委联合区司法局、人社局、总工会等各方力量,根据漕开发中小企业多、内部法务力量不足的特点,从切实解决企业和民众需求出发,成立了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使得各方专业力量能够下沉到社区。通过这个专业的调解生态系统,区域内近4000家企业、20多万员工,在公司门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精准、高品质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亚鹏说,用法是最好的普法,无处不在的法律服务,也就成了无处不在的法律课堂,推动园区里的每个成员自觉守法用法。这也正在极大促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成为塑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牢固基石。
另悉,针对互联网经济下出现的新问题,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将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以更加精准和便捷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跑。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