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铆牢第四座“长安杯”再出发
2018-12-11 11:33:33发布48次查看
平安,既是最美丽的颜色、最温馨的符号,又是最温暖的祝福、最殷切的期盼。松江区政法系统和区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砥砺前行,以全区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筑牢了治理松江、兴盛松江的基础。去年9月,松江区三度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成为全国直辖市中唯一连续三届荣膺这一国家奖项的区级地区。
捧回金灿灿的“长安杯”,没有春风得意的喧哗,没有衣锦荣归的轰烈,甚至没有时间喝一杯庆功酒,松江各级领导所思所想所虑聚焦到一个点上:如何全力打造“平安松江”升级版,为全区174万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平安供给。
创新“三大理念”引领平安松江新发展
众所周知,“长安杯”五年评选一次,连续三届获评也就意味着松江整整十五年永葆长治久安,在把第三座“长安杯”揽入怀中的那一刻,区委、区政府领导就琢磨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在高起点规划、高站位推进、高效率运行上下功夫,为全区人民打造更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就没有平安建设的与时俱进。近年来,紧紧围绕平安松江迈向更高水平、实现更好发展,各级领导坚持理念创新,指导平安建设。
——突出人民群众需求,牢固树立“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的理念。平安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为了筑牢基础、强化保障,松江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依法严惩严重的暴力犯罪,确保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安定。人民调解是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松江在构建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各街镇综治中心共接待信访人员1400余批3700余人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29次。全警动员强势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累计查处10类突出违法行为144.9万余起,查处总量位居全市前列。通过执法纠偏,松江的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平安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理念。人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力量源泉,也是平安建设的根基,这是上海世博会期间松江总结的一条成功经验。把这条经验固化下来,推而广之,目前全区共有3.1万名平安志愿者,3763名治
安信息员,3218名综合管理辅助人员,他们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力量。加快培育与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区法学会、见义勇为基金会、反邪教协会等组织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助推平安创建中的重要作用。整合12345市民热线中心、区应急办、12条热线等资源,健全问题发现、沟通协调和联勤联动机制,松江实现了“社情民意网格中掌握、公共服务网格中展开、矛盾纠纷网格中化解、治安防控网格中加强”的工作机制。
——突出群众真实感受,牢固树立“平安建设成效由人民群众来评判”的理念。一方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所思所想、所虑所盼,增强平安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以群众意见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在平安建设绩效考评中的权重,确保平安建设始终顺应群众意愿,符合群众要求。
聚焦“三大要素”打造法治防控新体系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加强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在全区范围内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无盲区的科技防范网络,努力实现人、事、地、物、情等各类治安要素的动态掌控。近年来,松江采取“社会投资、政府租赁”的购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形成在峰泖大地605平方公里处处无死角、无盲区的监控网。目前,全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了中心城区30个/每平方公里、街道地区20个/每平方公里、农村地区15个/每平方公里,有效覆盖城乡主要道路、重要部位、复杂场所。在大力推进“雪亮工程”中,松江还创新工作方法,在泰晤士小镇试点开展“泛感知”项目建设,运用智能探头、热敏感应、无感探测等先进技术,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增强预警预测预防能力,让犯罪分子“伸手就被捉”。今年,松江还完成了“佘山安保智能化指挥系统”建设和沪昆高速公路市域卡口检测系统,启动了岳阳云间名门等3个区级试点小区及泛青浦地区的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
与此同时,按照实战需求,打造高级情报分析(itap)系统、嫌疑人全息关系圈(hrc)系统、智能人像对比系统等一系列“小、精、巧”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为一线办案部门提供碎片化、模糊化初级线索的精加工和快推送,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207人、违法嫌疑人17人,年均抓获自主逃犯75人。通过“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锻造了一柄公安利剑,成为群众看家护院的“保护伞”,成为震慑犯罪活动的“新利器”。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松江区还把区综治办、街镇综治中心、村居综治工作站、住宅小区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全面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图像视频监控资源,做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前,全区17个街镇和1个开发区、321个居村的16758个视频监控点已实行联网运行。在此前提下,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推动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综治信息化业务系统、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大融合,努力实现政法综治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和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的集成应用。
围绕“三大目标”谱写服务大局新篇章
区政法系统和综治办始终把建设平安松江、法治松江、和谐松江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三大目标不懈推进,克难奋进,谱写服务“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大局的崭新篇章。
一是高举严打整治利剑,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公安部门注重以打击专业化应对犯罪的动态化、职业化,不断提升打击效能。首先集成专业手段,由单一作战向合成作战转变。健全警种同步办案机制,集成刑侦、图侦、网侦等专业手段,力争做到快侦快破,最大限度消除社会影响。近年来,成功侦破了2013年“6·29”特大“吊模斩客”案、“11·24”泗泾杀婴案,以及2015年“5·15”新桥抢劫金店案等大案要案。其次,融合技术支撑,由粗放侦查向精确打击转变。近年来,成功侦破2014年吴再伟等人系列入室盗窃案、2015年陈国伟系列入高档别墅盗窃案等系列性案件432串、2472起,捣毁侵财类团伙278个。再有,整合部门资源,由单环节查处向全链条打击转变。公、检、法大力整合资源,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在侦办上海建国以来代理等级最高、涉案赌资最大、代理层级最多、投注额高达1400亿港元的网络赌博案中,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确保案件成功侦破。
二是突出法治思维运用,进一步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松江区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提升现代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法治松江,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通过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全区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形式,近年来领导干部集体学法10余次。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举办干部自主选学法律专题培训,依法行政培训等20多个班次,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区政法委各部门选派100余名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兼职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抓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全区30余家律师事务所选派优秀律师与135所学校结对,送法进校园。区综治办牵头区妇联、区司法局等部门,先后组织开展“法律进家庭、平安伴我行”法制文艺巡演和“模拟法庭”社区法制巡讲等活动。区法院编写两辑《以案说法》系列丛书,累计送发8000余册。区总工会专门成立了“松江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为职工提供咨询、调解、援助等一门式服务。近年来,共受理案件71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16.87万元。
三是注重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佘山巍峨,靠坚实基础支撑;浦江源长,赖源头活水润泽。松江建立健全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对标国家最高标准,全区街镇和开发区18个综治中心科学设置综合接待、调处化解、指挥协调、后台办公、综合保障五大区块,实行一体化运作、实体化运行。松江创造性实施“四站合一”工作模式,把居村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网格工作站、消防工作站职能站点统筹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人员集中办公,做到物理形态合一、运行机制统一、工作联动整齐划一。
“在高位上求进,在创新中突破”,这一富有辩证唯物主义和革命进取精神的号召,犹如东海潮汐,激荡起浦江阵阵波涛。在风顺浪高之际,松江“长安号”巨舰正出没风波,意气风发地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