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蓓琳)11月30日上午,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健康管理师技能培训班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班。记者从开班仪式上获悉,近年来,静安区集全区之力,逐步推广和实施健康管理运行模式,全面提升静安全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管理意识。通过做实“康健工程”进社区这一载体,把服务居民健康生活,提高全区健康水平作为一项闭环工程,使受益受众的群体不断获得健康管理带来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现健康管理组织有形覆盖
近年来,静安区从“点”上入手,打造“康健驿站”和“康健苑”等功能各异的健康服务平台,全年为超过20万人次的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检测服务。目前,已经在全区8个街道建立“康健驿站”,配备齐全的检查仪器,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检测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自我管控慢性病的能力。在各社区建成100个“康健苑”,将健康知识获取平台、养生经验交流平台、健康自我管理平台和志愿者服务培育平台建在居民家门口。
由“线”上延伸,点线贯通,切实增强健康服务输出效率。临汾路街道在全市创设首辆“社区健康直通车”,以每周2次,每次惠及100人左右的频率高效运行,为“康健驿站”没有覆盖到区域的社区居民,提供流动健康状况检测,扮演着“流动健康卫士”的角色。目前,“社区健康直通车”项目正在探索和推进如何融合健康促进工作,让更多社区居民搭上健康“顺风车”。
在“面”上覆盖,共同推进,精心组织各类健康专业培训。“康健工程”启动至今,静安区先后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医学院校,为社区志愿者及骨干免费举办了3期健康管理师培训、2期公共营养师培训和1期社区心理咨询师培训,培养了300多名健康管理师、100多名公共营养师和50多名社区心理咨询师。区社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社区心理咨询师等各类社区健康管理人才培训,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用学到的专业健康知识指导社区广大居民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学会合理配制营养膳食,让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乃至家庭的健康管理者。
有效构建起健康管理格局
作为2018年静安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全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镇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和实施“康健工程”,做实、做厚“康健工程”的发展土壤。通过大调研的科学数据,以老百姓最近、最迫切和最现实的健康目标需求,有效探索运用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及时反馈动态、捕捉需求导向。正式上线“静康驿家”微信服务号,为“康健工程”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居民关注“静康驿家”后,可以直接通过康健工程推进概况、“康健工程”工作指南和丁香医生等专业网站链接等三大板块,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健康服务信息。同时上线的“康健驿站”“康健苑”地图和通过链接线上地图方便居民精准找到需要的健康服务项目。健康知识题库在线答题程序则以在线答题的形式,有效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知识了解的兴趣和爱好,切实增强从信息体传播向服务体受益的转化。
据悉,今后,“康健工程”将以“康健苑”“康健驿站”作为社区健康指导、服务的主要阵地,以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为中坚骨干,配合家庭医生和体育健康指导员,形成“3+2”的健康专业指导志愿团队,从医疗、饮食、心理、运动等角度,定时、定点、定人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体化、全过程、免预约的高效健康服务模式。同时,努力实现全区“康健工程”人才培养由“自我造血”到“献血输出”浸出率的突破,最大化提升“康健工程”服务百姓的社会效益,形成街镇参与专业化团队的协调机制和社区健康管理活动多元化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