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痛心!长江江豚每年减少超过13%,上海海边本周又现两只死亡江豚
12月5日上午,有市民在长江大桥附近大堤处发现两具不明鱼类尸体,发现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据科研人员现场勘查,初步判断这是两具江豚尸体,具体死因尚需进一步调查。
图说:市民发现不明豚类尸体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前天上午,民警根据线索,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寻找,终于在长江大桥东侧防洪堤和围堤的石缝里发现了这两具鱼类尸体。随后,上海海洋大学江豚保护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也赶到现场。经过现场勘查,科研人员判断,这是两条已经成年的江豚。通过进一步观察尸体腐败程度,科研人员认为这两条江豚的死亡时间已经超过一周,而它们的死因可能是因为遭到船只螺旋桨撞击或渔网等物品伤害所致。
据悉,长江江豚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目前,科研人员已将两具江豚尸体带回上海海洋大学作进一步分析。
据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介绍,长江江豚是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沿岸,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江豚是哺乳动物,是靠肺呼吸的,所以它必须隔一会儿就要露出水面,不能长期在水下生活。”唐文乔说。江豚以鱼类、虾和乌贼为食,每天要进食约体重的5%至8%。一般以家庭规模活动,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如果生存条件比较好的话,一般长江江豚可以活到20年左右。”
但“天使”正在人间折翼!根据农业部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表明,洞庭湖、鄱阳湖中长江江豚的数量分别约为90头和45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数量仅约50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年均下降速率为13.7%,且呈加速下降。对于长江江豚来说,现在面临栖息地水环境污染、缺乏食物、渔民网具误伤和船只产生噪音干扰其声呐通信等威胁。“连渔民都打不到鱼,更不要说江豚了。”唐文乔说,“现在虽然划定了保护区,但是江豚为了觅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就地保护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以前,长江里同时生长着两种鲸类动物——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白鱀豚已离我们远去,长江江豚也在逐年减少。如何才能不让长江江豚步白鱀豚的后尘?农业部发布的《计划》指出,尽快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目前挽救该物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唐文乔也表示,因为江豚是哺乳动物,人工繁殖的干预难度较大。“比较好的方法是将某个群体的长江江豚迁移到比较小、环境较好的水体里,便于其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