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大团镇国家级非遗项目与党建牵手融合

2018-12-7 0:00:00发布78次查看

  在大团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经常会有一些锣鼓书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敲敲锣鼓唱唱书,感受非遗精彩。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锣鼓书,在大团与党建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党建引领文化传承,建立起了具有大团特色的党建文化。

  锣鼓书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锣一鼓唱表说书。2016年,大团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成立,并在当年成立了7支志愿者团队,其中一支,即是锣鼓书志愿者服务队,领军人物是锣鼓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文英。

  “康文英退休后一直在传承锣鼓书,我们就找到她,请她在党建中心组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在党建中心这个平台上传承锣鼓书。”大团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黄秀萍介绍,在康文英组建了这支由15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后,每周三都有不少的锣鼓书爱好者来到大团党建中心,一起进行锣鼓书的兴趣活动,感受非遗传统文化。

  今年7月份,大团党建中心提出了“310”,即每月10日开展党课,每月20日举办红戏沙龙,每月30日观看红色电影。“我们就编排党建主题的锣鼓书节目,在红戏沙龙上进行演出。”康文英说。

  今年9月,锣鼓书志愿者团队更名为“铿锵锣鼓志愿者团队”,与党建有了更紧密的融合。通过“党建+非遗”,将传统文化与党建融合起来,创造出了新的传播方式。

  “现在的党课不再仅仅是课堂式、说教式,而是要有情景式等更生动的形式。我们就想到可以发挥锣鼓书的作用,做成‘曲艺党课’,更为喜闻乐见,老百姓也熟悉、喜欢。”黄秀萍说,于是,铿锵锣鼓志愿者团队被赋予了更多任务,他们把身边的故事、好人好事等,用锣鼓书表现出来。

  现在,铿锵锣鼓志愿者团队已经编排了两个代表性节目,一个是由小朋友表演的《压岁钱》,教育孩子们拿了压岁钱后孝敬长辈;另一个是根据毛泽东给女儿一本书作为嫁妆的故事编排的《500万嫁妆》。《压岁钱》在今年10月底参加浦东新区群众文化创作节目汇演时,获得了曲艺类一等奖。

  “锣鼓书这种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把现代的内容与古老的曲艺结合,一方面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了解锣鼓书。”康文英说。

  如今,每月10日,锣鼓书志愿者会把排练的节目进行展示,并把寓教于乐的节目送到各个居村,同时收集大团党建特色和乡愁民风来排练锣鼓书节目。志愿者还在大团小学成立了“锣鼓书传习社”,给学生施教,让大团乡土文化得到推广和传承。通过这些,形成党建助力文化传承、党建志愿者参与党建服务的良性互动。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