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rap,手机游戏……各种时尚元素的加入,还有上海首套全市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诞生,发放到了松江区部分小学和初中。
让垃圾分类不再枯燥,深入人心。
唱新歌!松江有嘻哈,rap唱给你听
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与松江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绿化市容局携手,研究传播规律,创新宣传形式,共同推出了这首原创rap说唱,以更简明易懂、朗朗上口的方式,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方法。
这首《垃圾分类新时尚》将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无缝衔接,在轻松跳跃的节拍、便于记忆的韵脚之间,传递了“从我做起”、“很简单把它变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的理念,也告知了诸如“有用有害要分开,找准投放箱记住别忘”的操作方式。
出新招!打击乐、竞赛题齐上阵
12月5日上午,一场主题为“青春梦想齐飞扬、垃圾分类新时尚”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进校园主题活动就生动演绎了垃圾分类的“时尚范”。
垃圾分类变成了手机游戏,变成了rap,变成了垃圾桶打击乐……各种时尚元素的加入,让垃圾分类不再枯燥,更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用rap的方式传播,能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垃圾桶不只是垃圾的容器,也可以是乐器!成为传播垃圾分类规则和理念的“使者”
有意思的是上海市青少年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活动的启动,从即日起,50种常见却又容易分错类的生活垃圾从传统的平面资料“跳”到了手机上,参与者动动手指,把它们“扔”进正确分类的垃圾桶,就能轻松参与竞答。自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1月5日持续开展一个月。
“我忍不住玩了好几次,想搞清楚自己的实力是否过硬。”热心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二学生牛兆文表示,竞答过程中只要分错一次类就要重新开始,系统每次会推送分错的这类垃圾到底该怎么归类、为什么如此归类,这种游戏感十足的方式没有说教感,让人不知不觉强化了对垃圾分类规则的了解,以后扔垃圾的时候就会大幅增加分类投放的正确率。
▼上海市青少年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活动界面
▼观众纷纷扫描二维码,参与上海市青少年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活动
看新书!首套垃圾分类读本诞生
12月5日,上海首套全市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诞生,首批读本被发放到了松江区部分小学和初中。
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和市教委联合发布。读本共分幼儿园版、小学版、初中版等三种版本,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上海每两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重量就相当于一艘5万吨的辽宁号航母,12天能堆出一座东方明珠,15天能堆出一座金茂大厦,20天能堆满一座上海万人体育场,23天能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枯燥的规则宣贯,很难让孩子接受,读本换了一种表达方式,把各种垃圾绘制成卡通图片,再归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这四种分类,更便于阅读和记忆。
上海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8年级8班的葛佳懿表示,爷爷奶奶会把社区发放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带回家,她有时候会好奇翻看,所以“懂一点点”,但离实践还有很远一段路——家里的垃圾都是爷爷奶奶早上去扔的,她自己还无法掌握具体每种垃圾的分类。而在学校,了解和实践垃圾分类的机会就更少了。葛佳懿笑称:“现在课间翻一翻,就能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研究!”
上海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副校长王铭鸣坦言,学校一直在开展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活动,但始终没有权威的指导范本,这次由主管部门牵头编写的读本将让学校更加规范地向孩子们传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德育校长张贞表示,学校已经开展了许多和垃圾分类有关的活动,比如全校的科技节和每个班级的班会、中午的读书分享会、班主任主讲的专题教育等,都会穿插进垃圾分类知识。有了读本后,学校将发放到每个班级门口的“书香小屋”,鼓励感兴趣的孩子们自主阅读,进而集体讨论,并逐步应用到实践中。
▼孩子在教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参与垃圾分类模拟游戏,生动的形式更容易让孩子记住垃圾分类的规则
不过,读本和教材有本质区别,读本不具有强制性,各学校可自主根据读本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首批读本数量为数千册,尚不足以覆盖全市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读本发布部门后续将增加印刷数量,结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进校园主题活动,陆续将读本推广到各相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