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3个“美加净”替代了108个垃圾桶
2018-12-7 10:15:40发布44次查看
小区路面清爽整洁,一排整齐漂亮的垃圾厢房“藏”在主干道后面,陆陆续续出来散步的居民,将垃圾分别投进不同垃圾桶,社区志愿者为居民的“绿色账户积分账户”打卡……近日,在垃圾厢房定时开放时间,记者走进江川路街道凤凰景苑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
凤凰景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顾倩倩告诉记者,小区垃圾分类试行3个月来,居民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参与社区事务热情高涨,近七成住户每天都在进行垃圾分类,小区垃圾减量率达到了32%。
步行4分钟的“垃圾厢房圈”
3个多月前可不是这样。“搞啥垃圾分类,多麻烦!”“每天要拎袋臭烘烘的垃圾跑这么远,垃圾房定时开,还不能随到随扔。”8月初,听说小区垃圾桶要“撤”了,居民微信群里炸开了锅。短短几个月,社区治理中的这一痛点、难点的垃圾分类为何在凤凰景苑居民区能被逐渐“打通”?
“之前的压力确实不小。”顾倩倩坦言。凤凰景苑居民区2015年建成,目前已有880户居民入住,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偌大的区域,垃圾厢房设在哪里合适?居委、物业及居民代表组成了“智囊团”,对小区垃圾厢房位置“品头论足”。
以小区最中间的一栋住房为中心,居委与物业人员用脚步逐一丈量,最后确定的几个垃圾厢房点位,步行4分钟内都可到达。
从不支持到理解宣传参与最重要
正式撤垃圾桶前一个月,居委和物业工作人员就提前“尝鲜”,对办公室垃圾严格进行干湿分类。与此同时,居民区党组织还招募了60多名社区志愿者,到居民家中逐户走访宣传,传授垃圾分类的技能。慢慢地,观望、反对的声音小了,理解、支持的人多了。
8月15日,试点工作启动,小区各门栋前共计108个垃圾桶,在前一夜全部被撤除。但是大家惊喜地发现,新设立的3个垃圾厢房很别致,并送上雅号——“美加净”:外观“美”,还“加”装了洗手池和工作人员休息室,厢房比垃圾桶更洁“净”卫生了。
生活习惯的改变非一朝一夕所能为。一开始,物业保安保洁、志愿者、居委干部全员轮流上岗,引导居民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倒也一切平稳。当“新鲜期”一过,定时定点不灵光了,楼道口、垃圾箱房门外开始出现零散垃圾。
如何让“无主垃圾”无处藏身?顾倩倩笑着说,有一阵他们都成了业余“福尔摩斯”。8月底,一袋没有分类的垃圾被随意丢在楼道前,居委干部打开散发着异味的垃圾袋,找到了一张皱巴巴的美团外卖送货单,确认是某户居民偷偷扔的。于是,居委和物业便“定点”上门提醒,这户居民也自认理亏,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
如今,更多的居民从不支持到积极参与,有些还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平时上班忙,周末休息时就来垃圾厢房旁“站”几个小时岗。
垃圾“瘦身”明显分类将持续深入
“您已进入监控区域,请您在垃圾厢房指定的时间内前来投放垃圾……”在凤凰景苑一号垃圾厢房,记者听到了一段语音提示。原来,这是社区党员“科技达人”杨连波自发研制的机器人语音系统。
“撤桶”后,物业将部分拾荒专业户“收编”到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中,原先长期困扰小区环境卫生的流浪猫狗也少了,小区整体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分类成效的同时,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
“垃圾分类看似围着垃圾转、在垃圾厢房上做文章,实质是居民的思想、价值和行为认同,认同的关键是党建引领居民自治。”顾倩倩表示。近日,小区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楼组还受到了居委表彰。
据了解,凤凰景苑居民区垃圾分类试点3个月,垃圾成功“瘦身减脂”,垃圾量从试点前的原日混垃圾量130桶(120l),到现在日均干垃圾量40桶、日均湿垃圾量10桶,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回收垃圾日均158斤,减量32%;日均参与垃圾分类户数达560余户,接近小区总入住户数的70%。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