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徐汇发布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 核心包含五大高含金量政策
今天(12月6日)下午的“新十年·新水岸·新引擎—徐汇区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新闻发布会,选择了在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的顶楼举行。这里在不久后将成为西岸智慧谷的核心地标。
通过承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徐汇区与国际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有了亲密的接触,与一大批ai企业有了深入的交流,也帮助徐汇理清了更加精准的政策体系。为此,徐汇区专门制定了《关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实施办法》,即徐汇ai新高地建设“t计划”。其中,两大战略载体tower & town(ai大厦、ai小镇)格外引人注目。
图片说明:从ai大厦顶楼远眺徐汇滨江
徐汇围绕“建设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总体目标,形成了“一核一极一带”的空间布局。“一核”是徐家汇-枫林创新核,依托复旦、交大、中科院等院校研发优势,打造人工智能源头创新策源地。“一极”是徐汇滨江创新极,围绕建设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愿景目标,重点建设100多万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成为未来上海人工智能国际总部基地。“一带”是轨交15号线串联的漕河泾到紫竹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带,重点规划建设近100万平方米的北杨人工智能小镇(ai小镇)。
图片说明:北杨人工智能小镇效果图
北杨人工智能小镇位于外环以内,北侧是淀浦河,紧邻在建的轨交15号线朱梅路站,正好处于“漕河泾-闵行紫竹”的科技创新带上,又是徐汇区近年来进行土地储备以推动华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地区,具备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良好条件。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根据市政府《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徐汇选择在北杨建设人工智能小镇。面积约60公顷(900亩)的ai小镇,并不是传统的产业园区,规划功能以科技研发功能为主,适量布局社会租赁住宅,配套科技创新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幼儿园、小学,结合公共开放空间组织和景观风貌塑造,形成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空间。整个小镇建设规模约10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量约为74万平方米,包含科研设施约60万平方米,社会租赁住宅约10万平方米,社区服务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约4万平方米。
ai小镇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产业,以新材料、生命健康和智能设计研发与测试三大交互应用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以科技服务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配套支撑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产业交互、产业培育的产业生态链。计划重点发展和徐汇滨江地区定位差异化的类脑模拟、软硬件、智能感知、智能驾驶等,以及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和医疗、金融、交通、媒体和商业等关联度较高的产业类型。
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将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理念,在地块内组织步行通道、与广场、绿地构成的公共开放空间网络,营造类似于小镇的宜人空间尺度,可以提供丰富的步行活动体验,有助于聚集活动、激发活力。规划还将保留场地内原有的部分仓库和塔吊,探索多样化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通过改造再利用历史建筑作为教育设施及社区配套,塑造地区独有的景观风貌。于此同时,ai小镇还将与ai大厦等重点区域一起,提前规划包括5g、物联网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争取在西岸11个5g试验基站的规模上,率先建设5g试验网,布设v2x传感器,为智慧交通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据悉,依据上海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规划土地政策,支持园区平台来建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小镇的推进计划按照“统一收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运营”的思路实施开发和运营管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今年九月获得市政府批复,目前正在准备土地出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