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最丰盈的文化滋养最幸福的人 这场公共文化成果分享会暖意融融

2018-12-6 16:21:05发布64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张欢12月6日报道:“我其实是一个很害羞的人,但只要上台表演京剧,就完全不会怯场。”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2018年静安区公共文化成果展上,静安区少年宫的京剧老师徐洁倩分享了从小在社区艺校学习京剧留在她身上的“印”。“现在回过头来想,公共文化中的艺术育人真的对孩子很有好处。”
公共文化带来了什么
徐洁倩说,她8岁那年走进了百乐艺校,第一次见到了如今想来仿佛“带着光环”的恩师陆正红。那个年代,是没有所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这样一所社区艺校类似于现在的公共文化设施,“让恩师与我在今后的生命中紧密相连。”
当日历翻过几十年,她延续恩师的道路,也成为了一名京剧艺术教育普及工作者,而她身边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早已今非昔比。今年,结合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静安全区251个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设置、服务内容、文化标识以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静安区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标准建设,成为居民们最美的“家门口客厅”。6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分布街角、公园,成为市民家门口“永不打烊的图书馆”。全年分10个班次,对千名社区文艺团队骨干,分别开展了合唱、舞蹈、戏曲各类专题培训。1542支社区文艺团队蓬勃发展,他们既是文化的参与者、体验者,也是文化活动组织者、志愿者。
此外,113家社会主体的 216个文化项目全年提供文艺辅导3.1万场次,文艺演出210场次,手工活动及各类体验 482场次,图书配送15000册。静安区的公益电影实事项目全年送票15万张660场次,居民只要再花五块钱就能走进影院观看热门电影,而这个项目始终高居区政府实事项目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一位。
图片说明:位于裕华居民区的“常乐苑”(资料图,静安区提供)
深入城区末梢的文化温度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气质,让每一个静安人念念不忘。静安寺街道裕华居民区的一幢三层旧式洋房,著名书法家高式熊先生的“常乐苑”题字为这个老社区增添了美好的文化意蕴。曾经居住在这里的陈先生总是雷打不动,每个月两次不辞辛苦地回“老家”看看。常乐苑是他一家人生活了多少年的地方,如今搬到外区有好多年了,但这里总是他的一个念想:“现在的房子宽敞、环境很好,但仍然怀念这里角角落落,说到底就是一种归属感吧。”
一条街、一座馆、一家店
图片说明:梅尔尼科夫美术馆近期展览(图片来源:美术馆网站)
在静安区,有一座专门收藏展示俄罗斯艺术家梅尔尼科夫作品的美术馆。这是一座向公众免费开放、主题鲜明的小型美术馆,小到不足以按综合馆的庞大策略规划它的发展。如今,通过有针对性地策展,通过与院校等单位合作,美术馆的内涵与价值正慢慢地渗透出来。当家人沙爱德说,办馆几年来经历了很多磕磕绊绊,让他极为难忘的,就是在他办馆之初,静安区“慧眼相识”伸出的那只温暖的手。
呵护每一颗文化的种子,等待它们长成芬芳的花园,这是静安区的选择。在公共文化专家蒯大申眼中,静安见证了上海百年历史迁,是上海开埠后东西方文化充分碰撞交融的区域,具有丰富的革命遗址、名人故居、优秀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等资源。静安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成博物馆、美术馆近60家,成为上海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静安区又进一步提出“有序更新、活化利用”的念,打造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城区”。这是公共文化建设领域非常值得总结的经验。
图片说明:公共文化专家蒯大申分享《公共文化建设的“静安样本”》(静安区供图)
事实上,静安的一座馆、一条街,甚至一家店,都在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被誉为“最美文化馆”的静安区文化馆,荣获2018“美好生活”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基层文化空间设计奖”。自2017年6月建成开放后,始终坚持惠民利民为办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明确功能定位,打造市民艺术活动中心、培训中心、体验中心,迄今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8000余场,接待市民50余万人次,插花、手工diy、评弹书场、旗袍制作以及超强现代感的舞蹈房都是市民“秒抢、秒杀”的项目。
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以“名街+名居+名人”为载体,由上海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家协会主席陈村领衔,每月定期举办属于市民的“陕西北路网文讲坛”活动,目前已举办19期。话题覆盖网络文学原创写作、网络文学的国外传播、对传统文学的创新与影响等,得到了市民的热情响应,被亲切称为“名居读书,比邻而居”的文化空间。
位于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原名爱林登公寓,早年经修缮后引进了实体书店“千彩书坊”。书坊设有张爱玲作品和传记的专柜,可以买到别处难得一见的书籍,在这里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已有100余场,每年“中国最美的书”国际设计家圆桌论坛都在书店举行,被赋予了“海派特色城市书房”的标签。2017年12月6日,占地2700平方米,中国首家、全球海外第一家、也是目前星巴克全球最大的臻选烘焙工坊落户静安,该烘焙工坊也是迄今为止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咖啡文化体验中心。9月份举办的静安咖啡文化节期间,星巴克烘焙工坊作为咖啡文化体验点,向社会和市民开放,已经成为“上海服务+上海文化”的新亮点。
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涌现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是上海一年一度的戏剧文化盛宴,是静安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每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部精品剧目在全区的主要剧院轮番亮相,总是能吸引了众多戏剧粉丝。今年,昆曲王子张军“巅峰之夜”新昆曲万人演唱会、戏剧国际论坛,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戏剧前沿,进一步丰富了“现代戏剧谷”的内涵。以南京西路为主轴的戏剧大道,市民剧场、戏剧嘉年华、戏剧大讲堂等纷纷走进社区,成为市民共享戏剧的文化舞台。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荣获了“上海文化十大品牌活动”称号。
除此之外,静安全区14个街镇乃至更小范围的居民区,也纷纷在社区内组织属于自己的文化活动,有的活动延续多年形成了系列和品牌,由于地缘的亲近,不少挖掘乡土历史、社区往事的活动深受居民们的喜爱。
图片说明:2018年度静安区五星级文化团队等奖项正式颁出(静安区供图)
为了不断丰富静安“美丽家园”“美丽城区”文化内涵,鼓励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公共文化活动,静安区启动了“公共文化事件、公共文化人物”评选活动。今年的参评事件涉及14个街镇、文化系统各部门及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其中既有反映静安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成效的“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获‘第二届上海文化十大品牌’”,也有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的“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既有记录静安城区、静安市民生活巨变的“记忆江宁”“‘岁月·聆听·阅读’——‘老北站三部曲’活动”,也有反映静安大数据建设成果的“‘智’文化服务平台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等事件;参评人物中不仅有名贯中西的海派绘画名家,用手中相机、画笔记录静安发展变迁、传承静安历史文化记忆的大师,也有深入社区校园,积极为广大市民、白领、戏剧爱好者及身患自闭症儿童带来美好艺术体验的艺术家。
在今天的活动中,2018年度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事件”和十位“公共文化人物”奖项被正式颁出。通过专家反复研讨评审,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获“第二届上海文化十大品牌”、“智”文化服务平台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修缮开放、市民身边的“图书驿站”等荣获十大突出的优秀公共文化事件,陈逸鸣、沙爱德、高博文、曹小夏、狄菲菲等被评为年度公共文化人物。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