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徐汇民警创“新型通过法”,让汽车提前“助跑”过路口

2018-12-5 9:29:00发布48次查看

最近,阿拉徐汇29岁民警王润达发明了一种“新型通过法”,让汽车提前“助跑”,“轻轻松松”过路口。
“开脑洞” 路口为车辆预留“助跑距离”
今年9月,恰逢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在徐汇滨江举行,王润达增援至龙腾大道东安路路口。由于实行交通管制,他执勤的路口较以往更加拥堵:
这个路口没设置待行区,但为了提高通行效率,我就试着人为引导车辆进入可作为待行区的区域。
一次,一名驾驶员在等红灯时顺便摇下车窗向王润达问路,耽搁了几秒钟,待王润达引导对方开车驶入待行区域时,路口正好跳成绿灯,司机不需再停车就驶过了路口,这一细节引起了王润达的注意。
如果车辆无需二次起步,路口通行效率或许可以提升。结合自己过去踢足球的经验,他一下子“脑洞大开”,提出了一种路口通行的新设想。
“足球里有种技术叫传、接、跑,传球会根据目标球员的跑动路线留出一定提前量,讲究球到人到。我想能不能给汽车也留一段‘助跑’距离,实现灯到车到,让驾驶员只停一次车就能过红灯。”
换句话说,他把待行区车辆比作接球人,指示牌比作传球人,绿灯比作球,把足球中的“传、接、跑”与交通管理融为一体,形成“导、引、行”的通行算法。
“低成本” 新通行法为路口提升10%效率
经过不断地测试、修改再测试,王润达将自己的设想告诉了领导,并获得支队领导力挺。“马上设计具体方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后,大队领导帮助王润达找到了勤务路设大队相关领导,提出了“一次启停待行区”的具体构想,至此,“王润达通过法”正式出炉。
到底提高了多少的通行效率呢?
据了解,改造前,沪闵路柳州路路口晚高峰期间,东西向直行车道一个绿灯的时间可以通行196辆车,改造后可以通行210辆,多了整整14辆,早晚高峰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二十多分钟。
一个路口的通行效能提高10%,那十个、百个这样的路口呢?在推广的过程中,“王润达通过法”的另一大优点“低成本”也逐渐显露出来:
车道不用改、信号灯不用改建、省去了人工引导车辆进入待行区的步骤,唯一要做的调整是根据不同路口特点合理调整绿灯信号时间配比。
如今,“王润达通过法”已在沪闵路柳州路、沪闵路桂林路两个路口投入使用。据悉,未来徐汇交警支队还计划把“王润达通过法”在徐汇全区具备条件的各主干路口进行试点。
凭借这一发明,王润达也于今年11月获得公安部颁发的个人一等功。
“练过的”球场经验助执法,曾追一公里抓逃
从小踢球,司职前锋的王润达曾差点走上职业道路。虽然怀着一腔对“侠义”的热情投身警营,但踢球的经历仍然带给王润达不少“红利”,除了间接酝酿的“王润达通行法”,在工作的其他方面,足球场上的经验也让他获益良多。
一次在石龙路柳州路路口,一辆客车与一辆摩托车从地道内先后驶出,本想处罚摩托车驾驶员违法行为的王润达却有了“意外收获”。“为了稳住摩托车驾驶员,我眼睛盯着周边其他车辆,余光瞄着摩托车确保它在视野范围内。这和踢球的时候为了骗过防守球员而‘不看人传球’异曲同工。”但没想到,当他的目光落到一旁的客车驾驶员时,对方却神色慌张。
当王润达走到半路时,这名驾驶员甚至弃车逃跑。察觉异样后,王润达立即转换目标,追进地道,追了一公里多后,客车驾驶员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一查,对方竟是一名逃犯。“你怎么跑这么快?”眼看逃跑无望,喘着大气的驾驶员问了这么一句。“我以前练过的呀。”一句简单的回答,让驾驶员一脸的无奈。
“零投诉” 借“早饭外交”对路口“知根知底”
作为支队内最年轻的警长,王润达在支队内工作成绩常年居于榜首,有责投诉却始终为零。在高效工作的背后,是他对辖区内各个路口的“知根知底”。而这一切成效,离不开他的“早饭外交”。
十几顿早饭下来,情况也基本摸清了。回到单位后,他将一些好的建议梳理后反映到支队相关负责部门,经研究后优化改进部分道路停车规则,例如把黄实线改成黄虚线、设置临时停车路段,逐步改善了早高峰拥堵的情况。
有颜值有才华还爱动脑思考,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想给这位年轻民警点个ZAN ?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