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改革开放40年 松江旅游业发展之路

2018-12-6 10:27:32发布40次查看

   春天问山、夏季拜水、秋时寻根、冬令祈福,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松江区如今已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回望过去的40年,松江旅游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奏,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个点的发展布局到多点开花,从旺季淡季分明到四季皆有景的过程。新时代,松江全域旅游再次谋篇布局,一幅从古看到今、从南玩到北的旅游蓝图正徐徐展开。
从方塔园醉白池到红红火火游乐场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90年,是松江旅游产业的复苏阶段。当时,市民心中尚没有“旅游”这个概念,据不少老松江人回忆,那时绝大多数人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已经不易,“根本没有闲钱出门旅游”。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眼前的生活忙碌着,无暇追求“诗和远方”,所谓“旅行”,无非就是走亲访友,顺道参观一些公园景点。在老松江人的记忆中,松江最早能称作“旅游景点”的只有方塔园和醉白池公园,这两处园林古迹遗存成为市民游玩活动的主要地点。而佘山、天马山、小昆山,则是市民野外郊游的去处。
尽管出游地点较为单一,但就在这12年里,松江文物古迹建筑遗存逐步得到修复、扩建并对外开放,如:醉白池公园顺利改扩建,方塔园建成开放,佘山天主教堂、唐经幢、跨塘桥、“二夏”墓、陈子龙墓、西林禅寺、天马山护珠塔等均在这一时期修复完成并对外开放。同时,县内多条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并有了公交线。其中,新筑公路桥梁有车亭公络、泖新公路、莘松高速公路和松浦公路铁路大桥、泖港公路钢索斜拉大桥、佘砖公路大塘桥等,使得松江与周边地区建立了基本链接。公交线路方面则有了松卫线、松闵线、青佘线、松青线等。道路和公共交通的日趋完善,为松江旅游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这个松江人都知道的地方,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名字换了又换,模样变了又变,但只要提起它,人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和讲不完的故事。
自1991年始,佘山风景区和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获命名。1995年6月,松江获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首批12家试点单位之一。此后,佘山周边一大批景观犹如佘山的兰笋那样竞相“破土而出”,开门迎客。如西游记迷宫、封神榜、佘山锦江水上漂流世界、欧罗巴世界乐园、东西佘山索道等。其中,佘山锦江水上漂流世界还被评为全市水上乐园项目第一名,欧罗巴世界乐园也被评为全市十大旅游景观之一,成绩喜人。
“景点多了,客流随之而来,于是,一批酒店同时开张迎客,如松江大酒店、红楼宾馆、佘山度假村、森林宾馆、兰笋山庄和杏花楼大酒店等,其中红楼宾馆和松江宾馆率先挂上三星和二星等级,形成了初创时期的辉煌。”在松江区旅游协会秘书长、上海佘山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斌的记忆中,那是松江旅游的一个火红时代,接待能力的不断加强和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一“时间搅热了一向平静的佘山,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慕名而至,这里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并成为人们认识松江、了解松江的一张充满魅力的名片。”
当时的盛况倪斌如今仍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候,长三角的游客都会过来,双休日停车场的汽车根本停不下,车流沿着山路绵延几公里,真是人山人海。其实,现在回忆起当年佘山风景区那些主题游乐项目,真的很粗糙,像厂房一样,里面布置了一些人物、场景,仅此而已,然而,就是这样的景点,人们却愿意排队来玩。”可以说,佘山风景区的风光无限让松江旅游一炮而红,一时间风头无两,万众瞩目。
时代发展的步伐,推动着旅游产业的更新换代。后来,各类设施更完善的大型主题公园陆续登上了历史舞台,取代了原来佘山风景区里那些“初级版本”的游乐场。再后来,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松江旅游资源不断地被深入发掘,松江区的旅游景点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代。
“一核一带四区”全域旅游蓝图铺开
2000年以前,松江的旅游资源宛如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一些秀美的风光似乎还在沉睡当中。2000年初,松江区委一届三次全会专门以“旅游”为题,出台了《关于加快松江旅游发展的意见》,同时,松江区旅游委成立并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松江旅游资源整合方案》《松江住宿业发展五年规划》和《松江乡村旅游集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松江区开始从全局出发,科学地谋划旅游业发展这一系统工程。
根据松江区旅游局对旅游资源普查的结果,松江区共有192个旅游资源,其中135个是实体资源,而且品质较高。手里攥着如此珍贵的资源财富,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就成了松江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
“截至目前,松江区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松江区旅游局局长金冬云说。据他回忆,2016年9月8日,沐浴着秋天的凉爽微风,松江区旅游局在广富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全域旅游大会,这标志着松江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启动。会议发布了“两意见一规划”——《上海市旅游局关于加强135旅游度假区推进的意见》和《松江全域旅游发展意见》,以及《松江全域旅游发展空间规划》。这个规划第一次明确了未来松江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核一带四区”,“一核”即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一带”指泰晤士小镇-松江大学城-广富林-辰山植物园水上休闲旅游带;“四区”则包括松江大学城“云间学林”城市休闲区、“上海之根、千年古城”中山路老城区、浦南乡村旅游休闲区和车墩影视旅游休闲区。随后,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全区旅游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崭新轨道。
“为了推动‘一核一带四区’全域旅游的空间布局,推进项目落地,当时就根据旅游的相关工作要求,确定了50项创建重点任务。截至去年底,50项工作中的21项全面完成,27项持续推进,这是松江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一阶段工作。”金冬云说。
转眼又是一年秋天,深秋的松江,满眼皆是唯美景致,让人流连忘返。去年11月1日,还是在广富林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市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召开,这标志着松江区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
今年初,松江区旅游局对松江全域旅游2018年至2020年三年里面建设的所有项目进行了梳理,一共有93个项目,其中目的地项目21项、休闲体验类项目23项、要素型项目49项。眼下,全区各部门正紧紧围绕这些项目,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松江区打造全域旅游城市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区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4a级6家、3a级2家;星级酒店7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绿色饭店12家,其中金叶级3家、银叶级9家;a级旅行社13家,其中4a级3家、3a级10家。松江区的旅游节庆活动也由“一枝独秀”演变成了“春季问山、夏季拜水、秋季寻根、冬季祈福”的四季节庆品牌。旅游企业先后叫响了“兰笋文化节”“欢乐狂欢节”“妈祖祭祀”“天马论驾”等节庆活动,形成了一大批特色旅游产品。
与此同时,松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大幅提升。近年来,松江区旅游局通过开通官方网站、微信、微博,自建旅游电商平台等形式,有效地整合了全区旅游宣传资源。同时,与国内多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实行“走出去”营销,赴主要客源地推介松江。
“在全域旅游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松江区还积极打造‘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与影视、文化、体育等产业相结合,适时推出专题旅游产品,给市民和旅游者献上了异彩纷呈、富有松江特色的旅游文化盛宴。”金冬云说,一系列节庆活动的举办有效地扩大了松江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了促进、拉动松江旅游、商贸、文化、体育等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作用。
风风雨雨40年,松江旅游业已从佘山的一颗种子结出遍布全区的累累硕果。1994年和1995年,佘山地区游客均达到200万人次,成为松江接待游客最多的风景区。而到了去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为16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90多亿元,22家主要酒店接待人数为134万人次,旅行社组团人数为50多万人次。
改革未穷期,发展无止境。40年不过是一段短暂的历程,时代发展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宛如明镜的月湖、历史悠久的方塔园、秀美的九峰十二山、开启寻根之旅的广富林文化遗址……松江,这个有着众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地方,正乘着改革发展的东风,努力放大旅游品牌效应,以期在更多人的心里留下来自大美云间的旅行记忆。
   亲历者说
   区旅游协会秘书长、上海佘山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斌: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松江旅游开始起步,成立了佘山风景区和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建造了森林宾馆、兰笋山庄等,这些酒店都是当时松江最好的酒店之一。对风景区的盛况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候的封神榜、欧罗巴、西游记迷宫等多个景点火爆非凡,停车场里根本停不下那么多车辆,双休日汽车要绵延几公里。就是因为那时的佘山有这么多的景点,游客们一天都玩不完,就没有时间再去方塔园和醉白池公园了,我们旅行社只能把这两个古园冷落了。这样的现象维持了两三年左右。后来,松江周边城市,如无锡也建造了大型的主题公园,许多长三角的客人就不到佘山来玩了。另外,主题公园的热潮也慢慢褪去,佘山曾经辉煌的那些主题公园就渐渐冷清下来。唯一还具有生命力的是东佘山和西佘山,不管双休日还是节假日,都有不少人去游玩。这也让我们发现了游客理念的转变,自此以后,我区开始塑造旅游文化,展示本土的文化内涵,如方塔园对妈祖文化的挖掘、醉白池公园对董其昌文化的探索、小昆山的“二陆”文化、天马山斜塔的修复等等。
  方松街道居民张建:
  以前松江景点很少,而且交通不便利,能在方塔前拍张照片都觉得很风光了。如今,我区有许多地方都可以游玩,单是在佘山周边就有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欢乐谷、月湖雕塑公园等众多景区供市民游玩,还有中央公园、思贤公园、泰晤士小镇等供市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地方。现在的松江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绿树成荫,有了大都市的感觉。我今年67岁,退休后每天早晨去公园散步、下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再回家看看报纸、看看电视,生活很惬意。现在出行可以选择自驾,也可以选择公交,想要休闲游可以逛方塔园、醉白池公园,年轻人想要刺激一点的可以去欢乐谷,城里人想要体验乡村生活可以去浦南农家乐,还可以去广富林文化遗址感受“上海之根”的文化魅力……处处都彰显着松江厚重的文化,现在的松江每处都是独特的风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庆活动。时间过得很快,松江一直没有停下过发展的脚步,我的亲戚到了松江后看到这里的变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带着亲戚,从北到南把松江逛了个遍,亲戚感叹道:“现在的松江一个字——美!”生活在松江,我特别满足。
   数字解读
   1995年,年接待游客322万人次,门票收入1078万元,全县旅游收入1.65亿元。佘山国家旅游风景区成为全市接待游客最多的风景区。
  2000年,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门票收入1607万元,松江区旅游收入4.46亿元。
  2017年,年接待游客1606.8万人次,门票收入8.44亿元,松江区旅游收入92.5亿元。
   (摄影:岳诚)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