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5日,世界志愿者日。
今天,以嘉定新城(马陆镇)志愿者——刘成厚真实事迹改编的故事情景剧《头号志愿者》,在嘉定文化馆秀舞台首演。《头号志愿者》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已故优秀志愿者刘成厚的事迹。
故事情景剧《头号志愿者》舞台剧照
刘成厚,是嘉定无数志愿者中的一员,他既平凡又极其不平凡,他在最基层、最平凡、最不起眼的社区生活中,认认真真为居民做实事、默默无闻为大家做好事。
作为一名当了16年兵的复员军人,他时刻不忘自己是拥有先锋队员身份的共产党员,他曾入选中国好人榜,还获得了“嘉定区十佳志愿者”“马陆镇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然而,噩耗就这么突然传来了
2018年10月
从老刘的家乡传来了不幸消息:我们这位优秀的、令人尊敬的刘成厚同志,在回老家期间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已永远离开了我们。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天跟随小嘉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理发篇
16年的部队生活练就了刘成厚一手精湛的理发手艺。尽管后来当上了正营级军官,无法顾及这门手艺,但一退休,他又“重操旧业”,把为居民理发作为丰富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他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他们级里20多个男同学每人出2毛钱,集资买了一把理发推子,谁来剪呢?刘成厚自告奋勇,他先让家里人做试验,刚刚开始剪得头发七高八低,没有多少时间,他就剪得蛮像样了,开始帮同学剪头发。
72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里他继续利用节假日、休息天为战友理发,上至军长下至未满月的婴儿,他都帮人家剪过头发,16年的当兵生涯他义务理发理了16年!退伍以后,他自费买了一套理发工具,继续走到哪里为人民服务到哪里!
2012年,像其他老人一样光荣退休了,到上海来帮女儿带外孙,这套理发工具就跟着他来到了马陆。当听说居委会组织一个月一次的“便民活动”,其中有“理发”服务的时候,他开心的不得了,马上找到居委会“我也要当志愿者,我可以为大家理发!”
小区里散步,看到老年人、保洁员、保安等头发长了,老刘就主动“招揽生意”。路边一个石凳、随身一把理发刀,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理,真正的“便民”。遇到行动不便的居民,老刘主动上门为其理发,理完了还替居民打扫卫生。居民问他理一次发多少钱,老刘说:“我是一名党员,就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磨刀篇
以前年轻时,上山砍柴前,老刘自己磨砍刀;如今虽然不用上山下地,但技多手痒,他开始了为居民义务磨刀的志愿服务。为了做好这件事,他从网上学习磨刀技巧,仔细琢磨,还购买了最好的磨刀泥砖等工具。从此,老刘磨刀成为了人人皆知的手艺。
去年6月,秋霞坊居委筹建组招募志愿者,刘成厚主动报名参加,提出要为居民义务磨刀。老刘说:“以前年轻时,上山砍柴前,自己磨砍刀;收割时,自己磨镰刀,多少会一点。”不过在便民集市上为居民提供服务,老刘觉得自己还要上点心。于是,他自掏腰包买了磨刀石,又上网看了磨刀的视频。直到把家里几把刀磨得锃亮后,老刘心里才有了底。
第一次在便民集市上“摆摊”,老刘的摊位前就挤满了居民。当时,居委筹建组提前给有需要的居民发了30张磨刀券,可是当天前来磨刀的居民有50多人。老刘磨得满头大汗,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有的居民给老刘送来了水,老刘笑着拒绝了,“我要是喝了水,就是有偿服务了,对不起志愿者称号了。”当天早上,老刘一直忙到了12点多才“收摊”。第二天,手臂酸得都抬不起来。
老刘磨刀的技术越来越精湛,名气也就传了出去。好世皇马苑居委会要用汽车接老刘当志愿者。老刘说:“我自己去,不用接。”活动当天,老刘提着工具,自己开着电瓶车,来到好世皇马苑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以后,但凡看到其他居委会有便民服务,老刘就“不请自来”。
“刘师傅,下次你什么时候过来磨刀?我家里还有几把刀要磨一下。”“你把其他要磨的刀拿来给我,留个地址和手机号,我把刀拿回家磨。磨好后,送到你家。”越来越多的居民找老刘磨刀,老刘就把居民们的刀拿回家磨。
还有不少居民把刀放在了老刘所在小区的门卫值班室或者居委筹建组,老刘取回家磨。磨好后,老刘根据居民留下来的地址一一送回去。最远的一次,老刘冒着酷暑从自家小区秋霞坊骑车,送到好世皇马苑的居民家中。居民拿到刀具后,非常感动,坚持要送老刘回家,被老刘婉言拒绝了。
志愿工作室成立篇
老刘的唯一心愿是居委里设置一间工作室。可以摆放他的的各种工具实时为有需要的居民服务。2015年,社区为老刘创建了工作室,志愿服务项目也从理发、磨刀拓展为十多项便民服务,365天,全年无休为居民义务服务。
就这样,在各级政府关心扶植下,在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一间将近20平方的“希望社区志愿者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了!一张长条台子摆了当中,毛主席的题词“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十分的醒目,门上琳琅满目的写着许多服务项目:理发、磨刀、修鞋、修伞、修拉链、修自行车……这些内容只是这个志愿者工作室服务的一部分,服务内容还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因为就像刘成厚自己讲的那样,“只要老百姓需要,不会做的我会去学”。
为了从网上多学点修理技术,也为了便于工作室的管理,不会上网的他报名上了老年大学,认真学习电脑的运用。他刻苦学习,不耻下问,一边学一边用,很快,老刘就可以熟练地掌握上网查询他想要查的东西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感人的事迹,真实反映了刘成厚无私奉献的一生。
刘成厚本人
从希望社区志愿者工作室开张之日起,到今年的7月1日止,两年多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希望社区志愿者工作室共服务居民7000人次,理发3366人、磨刀磨了2063把、修理683次、缝纫721次……刘成厚用他的“举手之劳”,带出了一帮愿意像他一样帮助他人的志愿者,而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一起记住他——刘成厚,一位一生不求回报、默默付出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