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崇明新闻

为了我们共同的光荣和梦想

2018-12-5 0:00:00发布83次查看
  12月1日,2018崇明人发展大会召开。该如何准确地形容这次大会呢?它像是一次崇明人的大聚会,却比聚会少了些许欢快,多了几分严肃;它也像是生态岛国际论坛的本土版,但比论坛少了一点学者的专业,多出许多真挚和热忱的情感。事实上,从现场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每个人脸上全神贯注的神情中,你就能意识到:无论从未远行,抑或出走半生;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每个崇明人都愿意为家乡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光荣和梦想。
  创新和传承一个不能少
  今年是崇明成陆1400年。1400年,崇明岛从露出江面的小小沙洲变成了如今的世界最大河口冲积岛,崇明人在垦拓荒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崇明文化。大会邀请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宋超和原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黄企生,“一文一武”两位崇明乡贤围绕“传承发扬和创新培育崇明文化,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主题,谈了各自对崇明文化的理解。
  宋超说,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项全新的、高要求的事业,充满着困难和挑战,需要有开拓的意识和创新的文化。着力弘扬开拓性创新文化,已成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扎实有效地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一定要牢牢把握其核心诉求、主旨所在、重心所在、主流所在,真正形成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必需的文化氛围。拥有创新文化的自觉,谋划发展才会有更高的立意,更为宽广的视野。可以从提倡变革、提倡突破、提倡开拓、提倡开放、提倡务实等若干基本点切入,孕育和弘扬创新文化,把创新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去。宋超表示,仅以改革开放40年而论,在不同的时间段,崇明从来不缺乏创新实践和与其相一致的创新文化。我们特别需要注重产生于创新实践之中的创新文化,对此加以总结提炼,加以弘扬。特别需要注重崇明创新文化的与时俱进,增强对标意识和忧患意识。特别需要注重崇明创新文化的不断提升,努力增强现代化成分和科技含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特别需要注重崇明创新文化的根基,既源自于自身实践,自身的优秀传统,又汇聚各方新鲜的、有益的智慧。
  黄企生认为,垦拓精神是崇明文化之源、之根、之魂。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进入爬坡攻坚的关键阶段,特别需要传承和弘扬垦拓文化。垦,是垦荒,是开垦,是崇明人民直面困难、不惧挑战,向未开掘的领域不懈拼搏奋斗;拓,是开拓,是拓展,是崇明人民永不知足、从不懈怠,向未知领域开创拓展。垦为创业,拓为创新,垦为筑基,拓为远行。这种文化,是崇明1400年的筚路蓝缕岁月中积淀而成独有的特质、气度、神韵,很难甚至不可复制,它是崇明的原创版权,也是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在黄企生的理解中,垦拓文化应该有三大“内在基因”:一是愈挫愈勇的反脆弱能力。无论遭遇什么艰难险阻,崇明人民从不屈服,从不服输,从不言败,誓与命运抗争到底。二是不达目的誓不休的胜战精神。认准的事,看准的路,充满必胜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即使身陷逆境,也要杀开一条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昂首挺立。三是谋定而后动的智慧韬略。这种文化是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碰撞后的结晶,彰显包容性、多元性和张力性,游刃有余,进退自如,该舍得时舍得,该坚守时必坚守,该出手时毫无畏惧,既在传承中发展,更在发展中蜕变。以近代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崇明沙船扬帆远航为标志到现在率先站在生态文明的潮头,都是对垦拓文化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科技改变未来农业
  崇明的生态农业“火”了。今年陆续推出的“两无化”大米、金沙橘成为高品质农产品的代名词。未来世界级生态岛的农业又会是什么样子?大会邀请到两位在崇明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外乡人”,听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邢继宪说,实现农牧食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于农业、农村、农民和利国、利民、利企业的理念,整合协调一二三产业、政府力量、社会力量、企业力量与金融、产业、贸易三同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
  当前,土壤、水、空气污染破坏着生态环境,病毒、细菌、微生物、病虫害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减产,以及真菌毒素、重金属残留等危害着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发展全产业链,实现可追溯、可防控。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农牧业的门槛,必须要用工业化理念做现代农牧业。一方面,现代农牧食品业要依靠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化学物理工程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AI、数据的运用来支撑;另一方面,现代农牧食品业的高标准背后是高科技,高科技在环保标准、生产标准、技术标准、效率标准、安全标准和质量体系制定、建设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以实现最高、最严标准的落实。
  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农产品从“能用”升级成“好用”甚至能带来“享受”,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对农产品新消费提出两大需求:一是要有线下的“消费场景”,提供体验式消费和定制化服务,二是产品高性价比,品质卓越,价格合理,服务高效。我们把崇明的农场搬进了市中心的大商场里,用商超场景、餐饮场景、烹饪课堂、种植教室等多样化内容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线下体验,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的融通为智能商业分析提供数据,进而帮助农场安排好种植计划,带动线上农场营销,实现农产品销售升级。
  黄震表示,未来还要实现农产品追溯管理2.0,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农事记录自动化。稻田物联网及画像系统,通过水稻田里的探测仪实时将“两无化”水稻田里的空气、水、农残等数据实时上传到云服务器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病虫害识别技术,用智能手机就能给蔬菜看病。智能养羊系统,通过羊脸识别和红外线测体温技术,分析出这头羊的体温上升是因为运动还是生病引起的,这将大大节省人力。现在1000只羊管理需要7人,未来1万只羊也只要7人即可。最后将所有农产品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上链,做到所有信息不可更改撤销,大大增强追溯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地、过程可信,让崇明优质的农产品能够卖出优质的价格。
  借“东风”提升旅游品质
  崇明不仅有高品质农业,高端制造业,也有抒情惬意的生态农趣。当前,崇明正全力建设全域5A景区,推动旅游产业和农业、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的大旅游格局,生态旅游品质明显提升。在大会主题为“构建‘多旅融合’格局,提升全域生态旅游发展能级”的圆桌论坛上,一位土生土长的崇明人和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新崇明人分别从酒店管理者和民宿经营者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香朵开心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赖岳军出生于台湾,他在香朵开心农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体会到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文化新单元,展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潜力。赖岳军认为2021年的花博会,将会给崇明开心农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开心农场也必须作进一步的提升。
  一是优化产品供给,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围绕花博会和生态两大主题,打造特色体验项目。二是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联合周边景区,结合花卉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前来住宿的游客设计乡村度假、亲子休闲、运动观光等精品游玩线路。三是进一步提升开心农场的接待能级和环境品质。接待能级提升上,继续与周边村民开展合作,租赁农户房屋,提升住宿接待能力;环境提升上,结合花卉主题,推进花宅、花路、花溪建设,将开心农场里的房屋、道路、林地都打造成一道风景,通过整体花卉景观建设,形成乡村田园气息和城市精致气质完美浸润的休闲特色空间。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项目发展总裁黄德利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他从酒店管理的角度畅谈了开心农场在崇明的发展。黄德利认为,开心农场在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是要注重对品牌的打造,品牌是对消费者的承诺,首先一定要用心打造,经久不衰的品牌都有自己强烈的品牌印记,要树立一个立意美妙的品牌愿景,从情感上打动客户,并制订目标明确、有效可行的战略,坚持不懈地累积核心品牌资产,才能有条件成为大家真正热爱的品牌。品牌还需要大力推广,这些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我们可以更精准、更有效地进行从认知到培养兴趣,到消费购买,以及到形成忠诚度的全域营销。花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展示和推广平台,开心农场要借好这个东风进行资源整合推广。
  关于花博会的住宿接待问题,黄德利认为不能单追求速度和规模,更需要的是品质。酒店的规模大小、硬件档次、装修繁简可以各不相同,然而服务的精神必须统一,可以由有经验的酒店集团或品牌牵头,制订一份服务手册或指南,并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设立满意度调查和奖评体系,以促进整体进步和长期保障;同时,要重视住宿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2021年花博会以及今后的持续提升做好人才储备。
  对于这次盛会,主持人董卿用了这样的结束语: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无论我们离家有多久、有多远,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故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短短的两天时间远远不够我们把家乡看个遍,但心系家乡的热情将不断延续,让我们继续怀着对家乡的依恋和热忱之心,共同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好,愿我们的世界级生态岛梦想早日实现!


崇明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