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城市管理优秀案例展示正在进行中。
自今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各区、街镇围绕“三全四化”的总体要求,不断探索特色新招。这一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徐汇区武康路106弄特色小区。
添设施护绿地筑防线强管理——多方位打造武康路106弄特色小区
武康路106弄小区位于五原路武康路路口,是一个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直管公房小区,小区内现有66户居民,呈现老年人多、租户多、离休老干部多的特点。多年来,广大党员居民特别是老干部们在华康居民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业委会、弄管会管理,并与居委会共同协商解决小区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有效推进了小区综合治理。
添公共设施,亮小区名片,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
公共设施可以说是小区的一张名片,名片好不好居民说了算。武康路106弄小区基础条件较好,各类公共设施较为完备,然而,这些设施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和烈日暴晒,均不同程度地遭到破损,有的甚至已经闲置废弃。居委会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及时向业委会反映。在推进小区综合治理前期,鲐背之年的离休干部、小区业委会主任陈鸿元就召集业委会委员共同商讨公共设施更新改造事宜,把需要改造的设施一一罗列,很快门卫室及车棚改造被列为此次小区综合治理重点改造项目之一。
经过改造,门卫室焕然一新,一改往日门窗锈迹斑斑、墙体灰暗斑驳的破旧模样。如今乳黄色墙体、白色房顶,粉刷一新的墙面上,一排防腐木材质打造的花架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庄重典雅,与武康路历史街区融为一体。还有与门卫室连为一体的50平方米自行车车库改造前,车库内电源插座数量少,电动车数量多,面对这种困局,居民们就擅自用在一个接线板上再拖两三个接线板的方式勉强维持每日的充电,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改造后,虽然电动车充电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用电安全却仍然无法得以保证。为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街道书记、主任非常重视,多次与居委会现场踏勘,决定在小区中安装充电装置,2组充电桩、20多个充电插座在一侧墙面上一字排开,居民们通过插卡或微信扫码即可充电。现在,居民自觉有序地停车,车库面貌也焕然一新,老百姓拍手称赞。
晾衣难一直是老旧小区底楼居民的共有难题。早在十多年前,花坛外侧边沿新立的若干根雕花晾衣架解决了居民晾衣难题。可是,十多年过去了,绿色的铁质晾衣架有的显露出斑斑锈迹,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倒伏在了绿草丛中。居民们晾晒大件衣物很不方便,纷纷在晾衣架上拴绳子,更有居民利用自家窗户直对晾衣架的“地理优势”,把绳子从自家窗户延伸到晾衣架上,整个花园一眼望去便是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绳子,如同一张蜘蛛网,不仅影响着居民内部的出行,更是影响着小区的区容。
如何彻底清除这张网呢?居委会、代建公司、设计和施工单位负责人一同实地查看晾衣架,并把居民的需求逐一道来。半个月后,一个个木质棕色,如同一棵开叉树枝,具有古朴气息的晾衣架挺拔的“站立”在绿色植草桩上。附带有不锈钢栏杆的新晾衣架基本满足了居民晾晒大件衣物的需要。
这些公共设施的小改造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大大的便利,社区居民纷纷为街道、居委会点赞,称街道、居委会是居民的“娘家人”。
修花园绿地,辟健身之路,为居民创造美丽家园
小区是我家,全靠你我他。106弄小区在“康怡汇”积极参与下,自治共治,出谋划策,为居民大力整修花园绿地,开辟健身步道,深得民心。小区1、2、3号楼前原先有一块圆弧形花园绿地,绿地里有百米长的鹅卵石健身步道,步道旁水泥空地上摆放着老少皆宜的各类健身器材。健身点刚建立时,许多居民每天来此健身,可后来来得人越来越少。原来,步道两侧花坛里杂草丛生,一遇雨天,步道上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积水。如果花园里绿化重新翻整一下,把路面积水问题解决了,或许居民们又会回来了。“康怡汇”志愿者们把埋藏心底的想法向居委会和盘托出。
在与居委会、设计人员和施工负责人经过一番协商,综合现场实情后,花园“微更新”方案出笼了,健身器材空地上铺上了塑胶,既解决雨天积水问题,也补齐了步道与水泥地面间的落差。居民们健步行走更安全了。花园一角则就地取材,精心打造,把废弃的圆形水泥墩当台柱,上面加一块圆形石板,一个石柱圆桌完成了,圆桌旁摆放了四个圆柱形石椅。如今,花坛里绿植郁郁葱葱,吸引着过往居民,健身步道上的居民渐渐多了起来,健身器材使用频率也逐渐频繁了。
“康怡汇”是康怡汇工作室简称,是成立的自治组织。当初取名“康怡汇”旨在发动小区居民依靠群众力量来参与小区管理与建设,倡导居民追求健康怡居的生活方式。康怡汇工作室成立至今成员不断扩大,日渐成为小区自治管理的主力队和生力军。
通路灯照明,保楼道安全,为居民构建祥和环境
如果说业委会管理着小区的大事情,那么弄管会则侧重于小事情管理。武康路106弄弄管会是湖南街道星级弄管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年来武康路106弄弄管会始终把“管小事”作为工作的核心,把“管好居民身边事”作为工作的落脚点。随着106弄小区老龄化趋势显著,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是小区管理的头等大事。往日,一到晚上每幢楼前和车库里光线昏暗,人们出行很不安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为确保居民晚间出行安全,弄管会主任、老党员陈孝端带领着弄管会成员、设计人员和施工队仔细排摸小区路灯照明实情,提出照明灯亮度要求。如今,每幢楼前雨棚下多了一盏白色圆形吸顶灯,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白色圆形吸顶灯为晚归的居民照亮了回家的路。
楼道安全同样是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基础。曾经,1、2号等多幛楼内的电表间里面堆满了居民自家的杂物,弄管会发现这一情况后召集楼组长、小区志愿者开展电表间杂物集中清理行动。清理行动刚开始时,个别居民并不很理解,留有空间的电表间为什么不能堆物呢?况且已养成了多年的习惯,要一朝改变谈何容易。弄管会成员耐着性子一家一家去做思想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电表间清理行动得以顺利展开,居民们由抵制转变为主动参与,“邻里齐动手,共同保障楼道安全”成了他们的共识。
弄管会真心实意为小区居民们构建祥和安宁的生活环境的举动,深得民意,如今深有感触地说,安居乐业,“安”是本,如果居无“安”,乐业就无从谈起。
武康路106弄小区在居委会、业委会、弄管会的齐抓共管下,在“康怡会”的自治共治下,通过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的示范作用,多方位开展小区综合治理。使公共设施得以升级改造,小区环境品质得以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日益增强。小区旧貌焕新貌,便利、安全、美丽的居住环境赢得居民广泛赞誉。如今,在66户居民心中,106是大家共同的门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