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嘉定外冈镇社区老人:她“比女儿还要亲”

2018-12-3 16:04:23发布53次查看

据《青年报》报道:在外冈镇有一支由社区医务人员所组成的“金拐杖”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十年如一日与当地独自生活的社区老人结对,为他们送去温暖。而卫慧便是服务队的负责人。“比女儿还要亲”是结对老人给她的评价。“志愿服务并非简单的付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我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身边人,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卫慧说。
  在外冈镇有一支由社区医务人员所组成的“金拐杖”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十年如一日与当地失独家庭老人结对,为他们送去温暖,让他们重温亲人般的温情。而卫慧便是服务队的负责人。“比女儿还要亲”是结对老人给她的评价。
  从“外人”到“女儿”,两位老人向她敞开了心扉
  2008年,当时还是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普通护士的卫慧,在得知关于招募“金拐杖圆梦行动”志愿者的信息后,第一时间便报名参加。随后,她与陈周村的失独家庭姚伯伯、周阿姨结对,但在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卫慧却没有见到两位老人,这让她意识到,对于经历了失独之痛的老人,想弥补他们心里的创伤没有那么容易。
  第一次登门拜访,是在当年的中秋节,卫慧心中十分忐忑,不知道老人们会不会接受她这个“外人”。为此,她买了一盒月饼,还特地邀上村里的一位医生一同前往,希望这样可以让二老觉得不会太过唐突。初次见面,最让卫慧印象深刻的是姚伯伯的满头白发,这位老人明显比同龄人苍老许多,而周阿姨则显得十分憔悴。
  第一次见面,几个人都显得十分拘谨,卫慧怕自己“多说多错”,而两位老人则心存芥蒂,不愿倾诉太多。但自那以后,卫慧便经常往老人家跑。周末一有空,卫慧就会去看望二老,陪老人梳头、烧菜、晒被、聊家常,有时还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
  姚伯伯、周阿姨的独子在17岁时不幸患上白血病去世,两位老人的世界被彻底改变,周阿姨甚至因为接受不了刺激而抑郁成疾,有时病情发作甚至会骂人打人。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卫慧还去学习了精神障碍护理课程,有空便给周阿姨做心理疏导,缓解病情。
  渐渐地,两位老人向卫慧敞开了心扉,几个人常常聚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就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样。世博会那年,卫慧还合计着带着两位老人一起去看看,但此时周阿姨意外摔跤住进了医院。卫慧此后便一得空就去医院照顾老人,医院里的人看她去的那么勤,有一次问两位老人,“这是你们女儿吗?”姚伯伯只笑着,没有否认的意思。
  多年如一日陪伴失独老人,直至老人离世
  时间一晃,结对的日子便过去了两年。有一天,卫慧接到姚伯伯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姚伯伯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小卫啊,你来我们家已经两年了,帮了我们这么多……”听了几句,卫慧一下子便明白了老人的意思。原来,那时的“金拐杖”活动要结对双方互签协议,为时两年,而姚伯伯的这通电话,就是在担心两年时间到了,卫慧要走了。卫慧当即告诉老人,自己不会离开他们,会一直陪着他们。
  而这一陪,就是好几年。多年来,卫慧电话打不停,腿也跑不停,卫慧会送上她亲手编织的手套、帽子、袜套和为老两口买的新衣服;正月十五,他们会在一起包汤圆过元宵;中秋佳节,则聚到一块品尝月饼。曾经那个因失独而陷入悲痛的家庭,如今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
  2017年7月,卫慧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诉她,姚伯伯昨晚走了。卫慧在震惊之余,简直不能相信这样的消息。就在前一个月,周阿姨就已先一步离开了人世,那时卫慧陪在姚伯伯身边,不停地安慰着他。那时的她虽然预感到一丝的不妙,但从未想过,姚伯伯居然真的这么快就走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卫慧都会暗暗流泪,回想着与姚伯伯一家度过的欢乐的时光。卫慧还记得,2016年的时候,姚伯伯特地给她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雷锋精神,永世流传”,最初收到锦旗的卫慧还很惊讶,觉得两位老人怎么会想到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心思。后来,卫慧到姚伯伯家里整理遗物,翻出了她很久以前送给老人的一床蚕丝被,而这床被子还是崭新的,这么多年,老人竟一直舍不得用。一段时间以后,卫慧终于渐渐走出老人相继离世的悲伤,她明白,自己要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也要帮助更多的人。
  将家人也培养成“金拐杖”编外志愿者
  去年,因同事工作调动,卫慧结识了之前与同事结对的张阿姨,并与之结对。如今的卫慧,也从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成为了一个志愿组织者,很早之前,她便向领导提议扩大“金拐杖”活动,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并得到了采纳。今年,在嘉定区外冈镇,已经有30名志愿者与15户失独家庭结对,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金拐杖”的志愿团队,越来越多的失独老人们也渐渐走出阴影,走进新生活。
  卫慧也成长为这批志愿者的团队负责人。作为负责人,她不单单照料自己的结对老人,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跑遍了外冈镇所有15户结对失独家庭,逢年过节,卫慧都会跟着其他志愿者一起,去看望结对老人们。
  有时,卫慧和志愿者们会带上自己的家人一起去看望老人。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始终陪伴在卫慧志愿活动的路上。卫慧的婆婆在烧饭做菜上胜过卫慧一筹,便时常替她买菜做好,然后让她带着去看望姚伯伯、周阿姨。丈夫、女儿更是被她拉着去看望过姚伯伯一家好多次。卫慧回忆起女儿第一次去姚伯伯家,那时她还在上幼儿园,一开始还有点不理解,但到了姚伯伯家,看到老人家里残破的景象,回来后的女儿忍不住跟妈妈说,“那个阿婆好可怜啊,什么都没有,我们有什么能给她带去的吗?”
  在长时间的志愿活动里,卫慧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每次她去看望老人时带去的她亲手织的围巾、手套等“小东西”,都要现场给老人穿上戴上。卫慧说,送的东西老人有时候舍不得用,就收起来了,但她可不希望自己的东西被“压箱底”。
  “自从做了志愿者,我渐渐体会到志愿服务并非简单的付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不管是心理抚慰,还是健康宣教。我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思考如何去更好地做好志愿者服务,在一次次宣讲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身边人,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卫慧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