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衡山路的时候遇见一个姑娘,不娴熟的中文显示出她“外国人”的身份。“景点……这里”几个字挤了半天,我们才明白这是个来上海玩的韩国姑娘。
机智的小伙伴掏出翻译软件一通打字,问她
——你是要找上海的景点吗?
——这条路上,景点……有名?
——其实这整条路就算是景点了,都是值得你逛一逛的。
——哦,路!
建国西路
这条路上开了好几家注重饮食健康的餐厅。周末穿过衡山路来到建国西路,就闯进了一家看起来不那么像餐厅的餐厅。
最后的甜品名字好听,就叫“芳香四溢”,其实是椰子味的芒果冰沙配上脆米,但不似常吃的甜品那么甜腻,据说是用蛋清混合椰子油泡沫打成的,主打健康,但是口感也很好,椰子本来的香味和芒果的甜味结合得刚好,加上松脆的脆米,纵向挖一勺最能吃出丰富的层次感来。
两人300元的套餐,每人百元的价格,这顿养生健康餐吃得挺划算。
穿梭在法国梧桐
沿着建国西路一路随意走,可以看到隐蔽在梧桐下的花园住宅。法国梧桐一路树荫掩蔽,马路上印着树叶斑斑驳驳的影,在微风下像变幻的万花筒的图案。
继续漫步,传说中的花园洋房就总是不经意地出现在街角,或隐匿于树后。
霖生医院旧址
这座建筑物其实在岳阳路上,白色外墙,挺特别的。
这是座英国式住宅建筑,建于1920年。由名医牛惠霖、牛惠生兄弟创办。淞沪抗战期间,宋庆龄、何香凝等曾在此组织战地救护。
很想进去一观,无奈不得其门而入,毕竟是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在外面“瞻仰”下便罢。
永嘉新村
永嘉路
继续走着,就到了永嘉路。不过2000米的永嘉路“一步一景,十步一史”,密密分布着法国建筑大师赉安旧居、民国女画家唐蕴玉旧居、戏剧家田汉寓所、翻译家罗玉君旧居、孔祥熙旧居等等。
遥望见永嘉新村的牌子。相比于之前的花园洋房,这里的房子显示出某种工业化的标准,但还是整齐好看的民居的样子,屋子也不高,就几层楼的高度,与周围的建筑也不违和。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竟然有一个“弄堂博物馆”——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空间。走进去,小小的红房子展厅,展现的是关于永嘉新村的故事。
这个社区边的小小的空间向我们展示了一段活着的历史,这样的社区老房子的故事在这样的午后显得格外动人。
永平里
这里是一片酒吧、西餐厅的天堂。
永平里整体形成了一种类似餐饮社区的风格。各家店的风格各异又和谐统一,有抹灰的工业风的楼梯和厕所。
“玻璃”花店
还有透明玻璃温室样的花店。
madeleine
来到其中一家叫madeleine面包店,据说是纯法式的面包店。
买了一只看上去令人很有胃口的菠菜乳酪饼,但现实并不总像表象那样美好,菠菜的苦味和奶酪的味道融合在一起,难以形容。
倒是同行小伙伴买的牛角面包和法棍,看上去普普通通不出错的样子,味道还不错,法棍相比之前吃的,皮松脆,但芯子略软却仍然富有嚼劲。但总体价格相对于普通面包店略高。
其实不只是建国西路、岳阳路、永嘉路、永平里,一天下来也只是去了上海马路中的万分之一。但海派的味道却是十足融在了马路边的各色有趣的建筑和新的、旧的餐饮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