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为期两天的2018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语言运用与思维提升”研讨会在苏州第一中学圆满落幕,位育中学语文组8名教师加了此次研讨会。
11月24日上午,我校教师认真聆听了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刘大为教授带来的专题报告“语感与思维”,奋笔疾书,认真思考,并在讲座结束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教授结合理论从“语感在当前语文教学”和“探究语感”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语感这样看似“玄乎”的概念,并从当前普遍的“诵读法”入手讨论语文课上以量的重复为主导的学习原则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刘教授为教师们提出语感教学的五大原则。
11月24日下午,高中组五位优秀教师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课程。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季剑炜老师执教议论文写作课《反思论证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运用方法反思论证逻辑的意识。西安交大苏州附属中学陈兴才老师执教《哀怨曲还是欢乐颂》,通过跨文本的思辨性阅读,探究“王昭君”文学形象形成背后的文化内涵。苏州第一中学钱静老师执教《李将军列传》,从“李广难封”入手讨论《史记》的史家传统。安徽芜湖第十二中学张晋老师执教《寒风吹彻》,从文本中时空交错的跳跃性与生命意识的思辨性入手,带领学生读懂作者的悲悯情怀与人生感悟。浙江富阳中学季丰老师执教《发散性思维与语词斟酌》,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发散性思维的理解。
11月25日上午,步根海老师对以上课程做出评价。他认为,张晋老师执教的《寒风吹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形成个性化地对文本的体验,呼应了刘教授的语感教学原则;季剑炜老师则以当下的社会现象为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陈兴才老师的任务群学习设计与教学具有前瞻性为我们展示了未来语文教学的样子;钱静老师的课程有强烈的新课标意识;季丰老师则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提升语言品质。
评课结束后,北京大学漆永祥教授作了题为“语文,大语文,语文素养”的专题报告。他结合具体事例,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为教师们提出中肯的建议。
此次研讨会使语文组教师们充分感受到新的教育视野下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也激励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博采众长、不断前行!
(责编:王海生;摄影:许钇宸;责审:刘长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