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口述金山区改革开放 1978-2018

2018-12-3 10:17:50发布51次查看

据金山区消息: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口述人:李美玲
  【口述前记】
  李美玲,1963年9月生。曾任金山县(区)朱泾乡党委委员、金山区朱行镇党委副书记、亭林镇党委副书记、金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现任金山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侨民宗)工委主任。2009年2月至2016年8月任金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负责全区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工作。
  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上海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18年初,全区共有7557名青年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上海市分库,其中已有33名青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6年,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金山区占了五分之一。2017年,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金山区占了四分之一。金山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配对有效率及捐献成功率双双位于上海前列,成就了独特的金山好人现象。这样的成绩对于金山这个常住人口仅占全市3.4%的远郊区而言实属不易。
  众人拾柴火焰高
  1998年,金山区红十字会率先在上海各区县中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工作。从2002年8月朱刚成为金山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到2007年3月傅建松成为金山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用了5年多时间。在这期间,借鉴市红会与团市委的合作模式,我们初步形成了区红十字会与团区委协作分工机制。2009年2月,因组织信任,我调任至区红十字会工作。红十字会工作职责主要是三救(救灾、救护、救助)三献(献血、献遗体、献造血干细胞)。在我看来,三献工作中献遗体、献造血干细胞更有意义,更有特色,是政府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工作。特别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播种希望、拯救生命,改变患者家庭命运的工作。为此,任职近8年,期间我一直把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如何进一步提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成效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已经形成了由区红十字会、团区委、区文明办、区电视台、金山报以及志愿者所在单位等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团区委发挥了组织动员作用,区文明办侧重事迹宣传,同时积极为志愿者争取各项荣誉,区红十字会组织各类宣讲活动。为确保每次集体入库活动的安全、顺利、快捷,节省志愿者等待和入库的时间,我们依靠红十字志愿者宣传服务队,承担了当天入库现场的全程指导服务工作(如填表、审核、采集等)。志愿者所在单位大力支持,做好后勤保障、关心服务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如2015年1月9日到15日,金山第1例造血干细胞援外(英国)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采集过程中,金山电视台专门派人全程跟踪报道。通过及时传回采集、交接等过程,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也能第一时间见证光荣时刻。
  同时,我们形成了对捐献志愿者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三重关心机制。每当接到市红十字会捐献配型成功的通知,我们立即拟定捐献相关保障方案,落实三重关心机制。捐献前,主动配合市红十字会做好与志愿者所在单位的沟通协调,会同团区委与区委办、区政府办沟通联系。捐献中,落实好出入院的接送、陪护、看望、慰问等后勤保障工作,让志愿者解除后顾之忧。捐献后,一是大力宣传先进感人事迹,二是实行捐献回访制度,三是创造条件,为志愿者争取更多荣誉,提供最大的精神褒奖,以此来感谢和激励志愿者的崇高行为。截至目前,捐献者中,有2人当选市党代会代表、1人荣获市三八红旗手、32人获市青年五四奖章,5人荣获感动金山人物。区第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毛俊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并受邀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并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平时,我们及时主动了解关心捐献志愿者的身体、生活状况,对遇到生活困难的志愿者,我会尽最大能力给予帮助。在一次回访中,我得知捐献志愿者蒋士军年初接连失去2位亲人,由于母亲多年的癌症治疗而使家庭经济困难,我们立即启动红十字应急救助机制,通过区红十字会和枫泾镇政府给予其家庭特殊关心帮助,并进行上门慰问。另外,在一次交流中我们得知,由于石化地区托幼所学位紧缺,安排入托名额有限,捐献志愿者毛俊儿子入托有困难,我就主动与教育局分管领导联系沟通,说明情况,争取支持帮助。每当有志愿者结婚、家庭添丁了,我都会发短信表示祝贺。几年来,我也在一件件好事中,感受到方方面面对红十字工作和对我本人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当然,成绩的取得更离不开历任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每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都得到了区领导的关心慰问。市红十字会一位领导曾说,金山区领导对志愿者的重视程度在全市各区县是少有的。2009年7至8月,区委、区政府领导连续两次到华山医院慰问第9例、第10例捐献者,这在当时是对刚刚转岗的我在工作上的极大支持。
  2015年11月2日,我列席第165次书记碰头会,专题汇报金山区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为了更好推动红十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区委领导希望按照中央群团改革去四化(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强三性(先进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总体要求,扩大理事会成员,吸纳更多企业、院所成为理事会成员单位。为此本届理事会理事从38名增加至49名,主要增加两大化工企业(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中侨学院、电视台、街镇爱心企业等,为日后开展造血干细胞宣传动员工作提供资源保障。
  目前,许多捐献志愿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这与区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对捐献志愿者思想品德的高度认可是分不开的。记得2014年4月29日,在回访慰问第20例捐献志愿者王莉时,区政府领导就嘱咐相关部门要重点关注、关心青年志愿者的成长。我想,这也许就是金山现象频现的重要因素。
  志愿者是领头羊
  金山区红十字宣传服务队的成立源自于一次救援行动。2003年,为了挽救一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区内6名素不相识却又富有爱心的热血青年通过互联网自发成立阳光救援小组,为患者筹集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区红十字会获知情况后,一方面积极向社会呼吁,四方募集解决了移植款项;另一方面,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将阳光救援小组的年轻人组织在一起。2004年10月19日下午,区红十字造血干细胞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仪式在亭林镇举行,区领导给服务队授了牌,那时全队只有16人。当时,我是亭林镇党委副书记,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也许是机缘,2009年2月组织调任我到区红十字会工作,与这些志愿者们结下深厚的友谊。
  15年来,这支民间自发成立的志愿者队伍坚持在街头、学校、企业为市民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开展造血干细胞集体入库活动。这是一支民间的志愿者组织,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因此,如何实现常态长效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工作中我紧紧依靠这支队伍开展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工作,我们每年都安排一定的经费预算,支持他们开展宣传、培训、表彰、文化体育、服务等活动。队员联络与交流基本上都是在网络上进行,他们创建了自己的网站——金山区红十字宣传志愿服务队网站,搭建了微信群,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将队员、活动、培训、经费以及资料管理等都落实到每一个人,并将所有管理都放到网上公开,接受全体队员监督。为了便于管理及安排活动,他们常常分组活动。同时,每年举办一次年会和优秀志愿者网络评选,这也提高了队员的参与热情和凝聚力。截止到2017年底,网站注册志愿者已近2000人,活跃志愿者200多人。
  2015年5月26日,为了进一步凝聚志愿者,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我借鉴成立金山区遗体捐献联谊会的模式,支持和引导组建鑫青年之家志愿者团队,队员由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组成,志愿者毛俊为队长,倪悦为副队长,王莉为秘书长。我们大力支持他们参加各项红十字活动。每当有新的志愿者配对成功,鑫青年之家的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群为捐献者加油鼓劲,传授经验,解除疑惑。比如,2015年12月,得知有一位高配成功志愿者的家人对于捐献有些疑问,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毛俊、倪悦等第一时间上门,以过来人的经验为志愿者家人答疑解惑。
  区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事务中心分别有3个公务员编制、6个事业编制,专职人员极为有限。可以说,金山区造血干细胞工作配对成功率与捐献率较好,或者说金山现象的出现,离不开这两支志愿者队伍持之以恒的爱心接力。
  爱与奉献薪火相传
  为了完成捐献,许多捐献志愿者们都蛮拼的。2010年4月,石化股份公司职工毛俊接到红会电话,被告知他与一名浙江的患者初配成功,需要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对这件事期待已久,但真正来临的那一刻,他又有些许顾虑:一是担心家人不支持,二是怕影响工作。但一听说对方是个患白血病的17岁孩子时,他马上一口答应:17岁的孩子正是花季,父母要把孩子养到17岁多不容易啊!我应该去帮助他!当他下定决心时,却发现捐献日期就与他原本与未婚妻约定登记结婚的日子是同一天。一心救人的毛俊没有犹豫,而是请求红十字会给予协调。我马上与区民政局领导电话联系沟通、协商,希望区婚姻登记处给予配合支持。区民政局领导随即要求登记处提前上班,接待登记,确保他们夫妇办理登记后去入院做前期准备工作。最终,2010年9月7日,毛俊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
  这样的捐献感人场景每年都在发生。每一个志愿者身上都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比如张向晖,他在采集造血干细胞过程中,血液分离机遭遇突发停电,其实此时捐献是可以停止的,但他选择了继续,并提前一天出院给患者家庭节约医疗费。为了顺利完成捐献,原本瘦弱的成娜红短期内增重10公斤,潘卫忠则在家人的支持下半月减肥20斤。区司法局张育渊捐献当天也是儿子出生满月,住院期间最想念的还是刚出生的孩子,但他说,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也知道,尽管在金山80多万人口中,33例的数量微乎其微,但志愿者践行的大爱善举和传递的正能量,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这座城市的精神所在,是中华民族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尽管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动,他们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爱意、充满了希望。
  文明城区再添佳绩
  我们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开展造血干细胞集中入库活动时,让红十字志愿者成为活动现场服务主体,提供知识宣传、普及、采集、登记、维持秩序等服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区红十字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共计一万余人次。另一方面加强志愿者业务培训,培养部分核心志愿者成为救护师资,引导他们服务救护工作。同时组织成立志愿者应急救护队,选派优秀志愿者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提高整体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最重要的是广泛宣传事迹,加速营造良好氛围。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体会到,每例捐献志愿者身上都有一个感人故事,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支撑着他们。这些故事需要认真挖掘、整理,反复宣传传播,让大爱能弘扬、传递。2015年1月,《金山造血干细胞先进事迹故事集》终于成功印发。这是我从事红十字工作后最想总结汇编的一本故事书。同年2月,《金山造血干细胞先进事迹故事》宣传片也成功制作。在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区委等部门的支持下,3月2日、5日分别在区工人影剧院和区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4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金山区委联合举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上海市委党校如期举行。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在报告会前亲切接见了报告团成员。可以说,2015年,对造血干细胞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2017年3月13日,在金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大会召开期间,区委主要领导与市文明办领导又一次亲切会见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2017年8月11日,在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达31例之际,我们主动联系《中国红十字报》,对我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从2002年8月8日金山区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朱刚配对成功开始,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有33位金山人,将生命的火种无私捐出,帮助、挽救那些和他们素不相识却濒临生命危险的人。很多人常常会问我:为什么这次又是金山人?我也常说:一座城市的文明与进步,既体现在外在面貌的日新月异,更体现在内在成员的素养提升。金山这片土地孕育了许多优秀儿女,愿意用自己无私的大爱与温暖的胸怀,去挽救一个个与自己素未相识的人的生命。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