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大场镇形成“全流程+”控违防违防护网
2018-11-30 12:52:59发布52次查看
据宝山区消息:大场镇党委、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拆违控违工作,本着新账不再欠、老账逐年还的原则,在总结以往拆违控违工作经验基础上,以大调研活动为契机,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为突破口,通过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动态巡查机制、拆违工作责任制、精细化管理机制等四个机制,营造一个齐抓共管控违、防违的防护网,形成大场镇四加一工作法。在今年无违居村创建工作中,大场镇在全区任务体量最大的基础上第一个圆满完成了创建工作,全镇新增违建投诉同比下降82%,新增违建拆除率实现100%。
大场镇统筹资源安排,通过创新勤务模式,由城管牵头抽调执法队员12人、协管80人成立镇社区拆违分队,按照一人一居的原则,专人专职对应辖区每个居委。由镇拆违办牵头,抽调61人成立村、街面控违分队,对应10个行政村和街面点位。两支控违分队与村、居书记、社区块长、片长等形成联勤联动工作模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构成违法搭建网格化管控体系。通过网格化控违、防违平台,队员实行每周七天进村、进社区、进公共区域,每天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查,将执法触角细化深入到每一栋住宅楼、每一个宅基地、每一个店面商铺,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处置违法行为,实现全覆盖、全天候、无死角的控违拆违体系。
今年以来,大场镇通过从末端处置问题向前端发现问题转变,将工作关口前移,建立信息排查和巡查机制。通过开展主动巡查、错峰巡查、联合巡查,对每一个违建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置,有效防止滞后发现(新增违建变为存量违建)和邻里效仿跟风,实现源头控违,大幅降低违建投诉和拆违成本。为了巩固控违成果,建立了拆后回访巡查机制,通过违建大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回头看工作,确保拆除一批、巩固一批、长效一批,不断提升后期精细化管理水平。机制建立以来,违建主动发现率、处置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为加强巡查违建过程中的发现和处置,大场镇健全落实拆违工作责任制,形成各司其职、多元共治的控违防违考核监督体系。作为控违防违的主力,镇拆违办和城管中队争当群众的守卫人,将全过程查、防、控违纳入责任范围,落实班长负责制,做好责任范围内的违建巡查工作,并实行每周、每月逐级汇报制度,坚决杜绝新增违建的发生,一经发现瞒报、漏报、不报等行为,将进行问责。同时在社区管理中强化居委、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主体责任意识。居民区书记作为小区的第一责任人,将查违、控违任务直接与年底评先进优和纳编挂钩;物业作为小区的看家人,充分利用身份优势,将发现、上报违建的任务直接与续聘和企业诚信挂钩。镇政府通过建立双向考核监督机制,引入村、居与拆违办、社区分队之间双向评价制度,实现对双方是否作为的双向监督,真正形成拆违控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效防止新增违建的产生。
为深化区域精细化控违防违工作,镇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将控违防违与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美丽街区建设中,将控违防违工作与街面广告牌整治、食品卫生整治、三合一整治等紧密结合,形成有效合力,推动了聚丰园路、环镇北路、场中路等街区精细化水平的提升。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将社区控违防违纳入小区精细化管理中,将执法力量向社区延伸,对业主违法搭建行为实行从严、从重顶格处罚,并计入个人诚信档案、限制房产交易等措施,有效破解邻里效仿跟风和侥幸心态。并与环卫、物业之间建立了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形成拆违—垃圾清理—绿化补种之间的无缝对接,大幅降低拆后回潮。目前乾溪六居、行知路760弄、聚丰园路等小区、道路通过有效实施控违防违,有效提升了创建成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结合城中村改造等,加快对村内复杂点位的拆除,完成了对红光村塘祁路139弄、场中村沪太支路1090弄、联东村沪太路3888弄等复杂点位的拆违工作,并有效实施防控,形成长效机制。
在拆违宣传方面,大场镇借助市、区两级大力推进无违村居创建契机,积极利用大场党建、大场社区等微信公众号,结合社区通等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宣传方式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宣传。针对违建点位散而多的特点,在辖区主要干道、商业网点、小区内悬挂横幅300余条,张贴海报1000多份,有效形成社会合力。通过创新普法形式和载体,制作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防违控违宣传册,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共建的拆违控违防护网,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