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泾镇优化农业种植经济结构 做优做特让“卖过程”成为新招牌
2018-11-30 9:42:05发布61次查看
日前,在漕泾镇阮巷村,这里正在进行秋粮抢收工作。阮巷村是漕泾镇的传统农业村,水稻种植面积2800多亩,相比往年,优质稻的种植面积更是增加到1000亩,占据总体种植面积近35%。阮巷村优质稻面积的激增,是漕泾镇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一个缩影。
漕泾镇这个传统农业镇,近年来因为功能转换,工业定位凸显,但是农业仍然在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今年的“三秋”,漕泾也迎来了丰收年,漕泾镇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以促进农业增收、农业发展。漕泾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金伟介绍,漕泾镇总的粮食种植面积是近11000亩,其中有优质稻5500亩,占总体五成以上。
漕泾镇因为近两年工业的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到11000亩,只占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为了更为高效集约地利用土地,让农业种植创造更高效益,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延长农业品加工产业链成为漕泾种植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金伟称,下一步,漕泾镇还将增加烘干和粳米碾米设备,进行产品初加工,并联合镇区相关部门和大农户集中区域培育绿色优良品种。
调优农业种植结构,除了粮食生产方面引入优质稻谷品种,经济作物的结构调整也是重要方面。作为我区第一批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的街镇,漕泾的西甜瓜、草莓种植历史由来已久,“多利升”西瓜等水果品牌更是沪上有名。金伟介绍,虽然这几年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是整体的种植结构也在优化调整当中。
在漕泾镇新建的特色瓜果基地——昊禹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冬季草莓将在12月份迎来第一批采摘客。除了草莓、西瓜这些较为寻常的水果,合作社负责人李琳介绍,特色瓜果品种如日本“网纹甜瓜”、美国“斐济果”、吉林“丑瓜”也在育苗当中。
除了在品种上做优做特,搭上“休闲农业”的快车也是漕泾种植农业的发展出路。李琳告诉记者,合作社想要效仿台湾的“休闲农业”模式,通过打造各种体验活动项目,让游客参与“农耕”过程,带动农庄的种植和休闲旅游的发展。
农业产区变“景区”为漕泾镇农业发展另辟蹊径。据了解,为了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漕泾镇将全域打造“郊野公园”,目前规划正在完善当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