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留下处处水清岸洁给子孙 崇明开展河道整治

2018-11-30 9:05:11发布42次查看

29日清晨,崇明建设镇虹桥村的多数村民还未起床,但晨雾中,虹桥26号河边的铁锹声却已此起彼伏。67岁的村民河长张汉培和同村的9个老伙计起了个大早,两人一组,将河底的淤泥铲到岸边的临时堆点。
  河道干净了,回头客会更多
  “河道要长治久清,离不开群众的督促与配合,而要激发大家参与河道治理和管理的热情,只说‘环境好了,人就舒服’这样的大道理是不够的。”建设镇党委书记朱建军表示,要让村民心甘情愿“下河”,需要重建他们与河道的情感纽带,把河道真正当成自己的家。
  其实,张汉培除了村民河长外,还有一个身份:雷雷民宿的负责人,这幢淡绿色外墙的民宿就盖在虹桥26号河西面,离河岸不过十步路。其余9名参与清淤的村民大部分也是周边民宿或农家乐的负责人,因为虹桥村毗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1200多户农户中已有72户做起了餐饮住宿生意。
  听说完成清淤后,一条河每人可能有100多元的补贴,张汉培摆摆手:“这都是我们自愿的,河道干净了,就会有更多回头客。”
  老张告诉记者,本来这条村沟是村民重要的取水来源,但上世纪90年代通了自来水后,河道功能迅速退化,加之水动力不足,没有自净功能,逐渐变得长年黑臭。老张感慨地说,自家民宿起的名字是他孙子的小名,他要给娃娃留下一个好环境,让村里的后代都能喜爱、思念这里。
  10位老汉挥汗如雨,河底淤泥正迅速变薄,按这个速度,预计还有3天就能基本完成。站着歇口气的张汉培闲不下来,和老伙计们商量着何时把隔壁的虹桥24号、25号河也治理了。还有村民提出,光秃秃的河坡很不美观,大家一合计,想着从乡镇申请些野菊花籽,明年开春后种上。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眼前一亮,似乎已经看到未来野花烂漫的样子。
  既然签了字,就负责到底
  依靠群众,让他们成为河道治理的主力,崇明这样做有基于实际情况的考量。崇明区水务局副局长许晓东告诉记者,该区16144条河道中,有15158条是“毛细血管”(村级河道),而全区6364条水质劣五类的河道中,近九成都是村级河道。据分析,这些被污染的“毛细血管”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分布在田间地头、宅前屋后,依托大型机械设备的治理方式很难适用,强行实施,可能发生路面损坏、沟河塌陷等问题。如此,不如换个思路,发动两岸村民,从我做起。
  家住富安64号河边的卫丰是崇明区村民河长中的一位,今年83岁的他每天仍坚持打扫自己的“包干段”。最近河里落叶多,他看到后不顾家人的劝阻,坚持用网兜和火钳去打捞。老人从怀里拿出一张折旧了的河道分户包段责任书:“既然签了字,就要负责到底!”老人表示,其实农村的河道污染,根本原因就在两岸的居民和农业,要是大家都能把挤占的河岸清理出来,不排污,不堆东西,不养鸡鸭,加强治理和养护,河道总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结果如老人所愿:一个个整洁的“包干段”汇聚起来,造就了一处处水清岸洁。建设镇80条长度共计近50公里的黑臭水体在今年11月26日前已全部消除黑臭,240条劣五类水体有93%完成了整治。
  目前,崇明已在全区推广河道养护分段承包责任制。鼓励更多村民以自治模式参与河道长效管理,崇明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让河道养护资金下沉乡镇,补助积极参与河道治理、养护且效果较好的村民。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