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舞动长宁·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隆重开幕。
本届评奖于11月25日—12月9日举行,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来自中国各个地区的七家院团将在这里进行展演,角逐最终的五个荷花奖。
此外,本届评奖更有其它亮点活动,“舞剧创作高峰论坛”将邀请文艺界专家学者碰撞思维火花;“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将推出优秀的原创作品,提供国际交流与展示的机遇;在长宁区举办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将开展舞蹈知识普及课程、演出彩排及后台观摩、舞蹈艺术大师讲座等系列活动。
11月25日-12月9日
6场大剧场评奖演出
4场实验剧场培青演出
1场高峰论坛
4次顶尖舞者进校园(上海站)活动
中青年舞蹈理论评论人才研修班
2次舞剧文化沙龙活动
3次社区文化舞蹈讲座
2次社区舞蹈爱好者观摩舞校排练体验,
2次社区居民走进剧场体验彩排……
开幕式上,来自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领导出席并预祝本届“荷花奖”舞剧评奖圆满举行。
随后,本届评奖的开幕舞剧《大禹》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率先开演。充满济世情怀,身先士卒的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熟悉故事,引领观众一同挖掘人性的本真,品味这一艺术形象背后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行与精神内核。
大禹演出照
七部入围剧目流光溢彩,竞显风姿
作为由中宣部批准立项、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项的“荷花奖”,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以其导向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对近一段时期内全国新创作的优秀舞剧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一次高水准的比拼。
此次的七部展演剧目可谓精彩各异。大型民族舞剧《大禹》,让传说中的大禹“走下神坛”,将神话故事进行二度创作,用环环相扣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充满济世情怀、有血有肉的大禹形象。
原创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将蒙古族舞蹈风格与当代舞蹈语言相结合极具感染力,讴歌了集体主义精神。兼取南拳、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的舞剧《醒狮》,巧用舞蹈诠释武术力量。
作为极具岭南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醒狮”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传承革命精神的原创舞剧《井冈井冈》汲取了江西采茶戏的动律,讲述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忠于理想艰苦奋斗。
舞剧《花木兰》打造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在震撼人心的激昂旋律中,让观众感受到木兰褪去红装披戎装的家国情怀。根据壮族民间传说人物“歌仙”刘三姐改编而成的舞剧《刘三姐》,基本延续了民间故事的情节架构,保留了大量经典的山歌唱段,用轻喜剧风格,赋予了“反派”很强的喜剧色彩。
南京大屠杀题材舞剧《记忆深处》,从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探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角度切入,以最直接有力的舞蹈语汇呈现人物情感最强的爆发点和心理矛盾最敏感处。
&
中国舞剧近些年来很繁荣,相对年轻的一代编导也开始出现,崭露头角,他们的认识是跟过去的编导有区别的,在当代性上有自己的思考。
荷花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新老一代的编导都展现出真实的状态。但在评审标准上没有任何倾向性,对舞剧的意旨、价值观自然是有要求的,不过总体来说在内容题材上是不会排除多样性的,对艺术创作的题材要求就是很宽容。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都存在,当然也包括现实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最终还是要多元发展,态势才能.
罗斌认为,“中国舞剧与外国舞剧并不是有差距,中外各有各的文化背景和表述方式。”中国的舞剧风格与中国当下的精神状态有关,与国家要求的主体文艺表述取向相关,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这些在荷花奖的参赛作品中是有倾向性的,但同时也保持了艺术性。我们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合一。
此次入围评奖的剧目清一色是舞剧,而没有舞蹈诗,罗斌表示,舞剧繁荣发展的势头已有多年,“这与舞蹈艺术发展的大趋势相关,也与政策走向相关,但最终还是业界的选择。当然,无论舞剧,还是舞蹈诗,都要尊重艺术标准,这也是本次比赛评审坚守的基本原则。”
专家学者齐聚上海,为舞蹈事业添砖加瓦
在本届“荷花奖”舞剧评演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两部精品剧目展演《凉亭·我和妈妈》、《mo舞道》将展现舞蹈届对于肢体表演、思想内涵的积极探索,以期碰撞出新的创作激情和艺术火花。此项计划聘请了各艺术门类有成功经验的导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和深入民间采风的实践,从而提升艺术创新力,储备人才,打造有影响力的青年舞蹈联盟。
培青剧目剧照
另一亮点“舞剧创作高峰论坛”将邀请来自海内外的舞蹈界专家和业内人士,就中国舞蹈的现状与未来进行分享与交流;并且也将汇集当今国内表现优异的中青年编导齐聚上海,通过具体的剧目表演、创作心得等,来交流和探讨今未来舞剧创作的新趋势、新观念、新方法。
文艺界专家学者将成为此届“高峰论坛”的与会嘉宾,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当下舞剧和舞蹈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舞剧创作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展望中国舞剧、舞蹈诗发展的可能性。
长宁承办文化盛事,闪耀申城
中国舞蹈“荷花奖”是全国舞蹈艺术的最高专业奖项,自2009年落户上海以来,已连续五届与长宁区牵手合作,舞动长宁·“荷花奖”舞剧评奖也已成为了长宁区承办的一项重要文化盛事。多年来,通过“荷花奖”的举办,长宁区不断集聚各方舞蹈文化资源,不断培育舞蹈文化品牌,成立了长宁文化发展专项基金,资助、奖励了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出品的一批舞蹈艺术精品力作和舞蹈艺术家们。
在本届舞动长宁·“荷花奖”舞剧评演期间,在举办“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和“舞剧创作高峰论坛”的同时,主办方还将组织舞蹈家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让更多民众参与到本届活动中。
主办方将为上海百姓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展舞蹈知识普及课程、演出彩排及后台观摩、舞蹈艺术大师讲座等系列活动,结合演出观摩和实际交流,内容丰富。“荷花奖“作为长宁区承办的一项重要文化盛事,搭建了更多学习和交流平台,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活跃了群众文化。
未来,舞动长宁·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选活动也将继续通过推出舞蹈艺术精品,培育并选拔编创、表演等舞蹈创作方面的优秀人才,将展演、论坛、创作孵化、亲民互动融为一体,多维聚焦,打造一个更加全方位、国际化的舞蹈产业,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平台引领作用,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功能性服务平台,为为上海文化事业产生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