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松江新闻

搭起干群“连心桥”破解社区“老大难” ——中山街道大调研形成多项长效机制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2018-11-28 0:00:00发布79次查看

《中山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蹲点联系居民区制度》《中山街道关于居民区公共区域修缮及公共设施维修财政补贴和项目管理办法》《中山街道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自大调研开展以来,中山街道陆续出台了一批具有针对性的长效制度,搭起了干部和群众间的“连心桥”,破解了居民区的“老大难”问题,全面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蹲点社区听民声

  一份《中山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蹲点联系居民区制度》,在中山街道领导和居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街道1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与19个居民区分别结对,每人每月到社区蹲点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指导不少于两个半天,与居民互动人数不少于100人次,面对面心贴心,帮居民们排忧解难。
  大调研期间,邱家湾存在了20多年的违法开门现象全部消除,对于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的居民们来说,这种改变并非易事。起初许多居民对整治违法开门十分不解,抱怨颇多,居民孙师傅坦言:“开始是有情绪的,后来街道夏爱军书记把我们都召集在一起,倾听我们的顾虑和疑惑,针对我们每家不同的情况当场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把我们的心门都打开了。”街道领导走下来与大家面对面交流,针对居民们存在的困难,不回避不推脱,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使居民们宽心、放心、安心。
  针对社区“飞线”顽疾,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磊走进居民区,多次听取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和居委会意见,在充分了解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在小区非机动车停车场加装充电设施,在有条件的楼道外加装充电桩。目前,在部分小区试点效果不错的基础上,充电桩已在街道旧改小区全面推广,共计安装近1000个充电装置。对此,居民们交口称赞:“领导下来蹲点走访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为大家排忧解难的。”
  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社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与居民们交朋友唠家常,截至10月,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蹲点居民区过程中共收集问题212个,已解决问题178个。

  建章立制解民忧

  最近出台的《中山街道关于居民区公共区域修缮及公共设施维修财政补贴和项目管理办法》,针对的是居民们普遍反映的小区公共区域及公共设施维修“无门”的难题。今后,中山街道区域内建设年代较早的居民住宅小区公共区域修缮和公共设施维修,将获得街道的资金支持。
  按照小区竣工年限划分为四档,由街道财政和小区维修资金按照不同比例确定资金来源。以业委会为主体(无业委会的以居委会为主体),经过“居委会现场核实、街道房管办公室预审、专业机构现场勘探、街道管理办审定方案和概算、征求居民意见、改造施工招投标、启动改造工程”的流程,便可申请到街道的补贴资金,为居民们的家园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
  针对大调研中发现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中山街道陆续出台了相应文件制度,如对于居民区“非改居”顽疾,

出台了《中山街道关于住宅小区“非改居”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全面加强“非改居”整治工作。为深入推进“平安中山”建设,制定了《中山街道综治委成员单位履行平安社区共管共治责任协议书》,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管理更精准

  面对城市管理出现的新问题,以往的管理机制、理念明显滞后。比如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以及商圈、小区内机动车停车位稀缺问题等,管理缺乏针对性、精准性、长效性,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中山街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重构城市综合管理格局和工作模式。
  目前,中山街道已经建立起街道、片区、居民区三级管理模式,即街道办事处为第一级,划分商务区、功能区、工业区、府城四个片区为第二级,19个居委会为第三级的社区治理新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资源整合,中山街道往前再跨一步,在全街道四个片区成立管委会,进行实体化运作,成立府城管理委员会、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从而形成“街道办事处-区域管委会-居民委员会”三级社区管理体系,业务上形成“职能部门-分中心-各站点”的三级工作机制。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管理侧重点,实施分区管理,优化管理网格设置,逐步形成住宅小区由居民区党组织引领“共管共治”,商业街区由行政执法单位和辅助力量“联勤联治”,企业园区等其他区域“群防群治”的分类管理模式。

  “店小二”服务跨前

  人才问题、生活配套设施问题是各企业目前关注的重点。中山街道在调研走访中做实“三个针对”:针对吸引高端人才,通过委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新城总部研发功能区规划,着力打造“两河-湖-绿廊”城市生态体系;针对留住高端人才,通过协助企业用好用足人才服务“1+10”政策,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落户等难题;针对培养高端人才,通过探索利用松江大学城资源建立校企合作计划,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应届毕业生和员工岗位培训基地。
  街道还确定了“利用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人才安居工作思路。目前,海尔地块周边已拿出一块94亩的住宅用地用于建设租赁房,街道也正着手在梅家浜路沿线回购部分闲置工业厂房,改建租赁用房,以满足各类人员的居住需求。
  为帮助企业解决“头痛”的项目报批难题,中山街道形成了“代办员”机制,街道工作人员变为“代办员”,帮企业“跑腿办事”。张胜军是街道直属上海茸北工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一名全程代办服务专员,承接了海尔智谷、启迪漕河泾三期、谱尼认证等区级重大项目的土地报批、项目报建等代办手续。他主动联系企业,“能并行办理的并行办理、能提早办理的提早办理”,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松江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