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警方破获巨额诈骗案件
2018-11-29 10:11:04发布51次查看
套路深、脑洞大开、内容奇葩,这并不是一出搞笑小品,而是一起真实的诈骗案件。2018年4月,焦急的徐女士来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一自称黄一航(化名)的男子先后骗走了100多万元。可是,经警方调查,这个名字却“查无此人”。随着调查的深入,一起长达两年、涉案金额高达100万元的诈骗案随着犯罪嫌疑人的真名一起浮出水面。装模作样还借款欲擒故纵设骗局
去年初,来沪打工的黄某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家住松江的被害人徐女士。线上的聊天很快发展为线下的接触,两人以“谈朋友”的方式见过几次面,并最终建立了“关系”。
在交往的过程中,黄某始终避开需要使用身份证的行为——开房时用的是徐女士的身份证,微信等社交软件是以堂哥的身份开通,借钱时用的是以堂弟名义开通的银行卡。尽管徐女士对黄某这些奇怪的行径有过怀疑,但由于自己婚姻不和谐,她一直将与黄某的关系视作一份寄托,因而在提出看黄某身份证遭拒后,并不深究。
两人相识的次月,黄某便第一次尝试向徐女士借钱。由于在别的区上班,他通过微信,以不慎将工地车胎扎破需要赔偿为由,向徐女士借钱应急。其间,徐女士先后给黄某转账3300元,供其解决麻烦。当周末两人相见时,黄某拿出现金装模作样要还上述借款,但被徐女士回绝了。徐女士嘱咐黄某留着钱当生活费,不必着急还。凭借着徐女士对自己的依赖及迷恋,来到松江后,黄某除了偶尔在工地打零工外,大部分时间则泡在棋牌室赌钱。赌输后,他就找借口向徐女士开口要钱。
编造花样骗钱款 多任“女友”上其当
其实,早在3年前,黄某在上海打工时还谈过4个“女友”,也曾用这种方式向她们借过数万元钱。后来由于还不上钱,他就逃至江苏躲避,这几任“女友”则向警方报警,黄某因此成了一名诈骗逃犯。
这一次黄某故伎重施,与徐女士恋爱后,从2016年6月初到2017年3月,先后上百次以各种“脑洞大开”的奇葩理由向徐女士索要、“借取”不同数目的钱款。出于“情谊”帮朋友还赌债、工地机器维修、烧香驱鬼、“借钱”帮徐女士买首饰等都是黄某一个个或真或假的借钱“理由”。
直到2017年,黄某东窗事发,多年前的一起诈骗案再度被牵起,他再次以处理前女友的感情纠葛为由,向徐女士借款。借款后,徐女士终因无力承担“男友”的频繁借款而提出分手。至此,一年来黄某以各种理由诈骗徐女士的金额已近50万元,而已还的金额不过数万元而已。黄某通过诈骗所得的钱财,除了少部分用于支付这些或真或假理由的款项外,大部分则用于赌博、还债及日常开销。
精心设局连续骗 痴情女子失巨款
在徐女士的还款要求下,黄某给了她一张银行卡,声称自己会在有“闲钱”时向卡中打进所欠的款。而在此期间,黄某并不安分守己,他又精心设计了还款“陷阱”,陆续虚构卖房需要缴纳“交易税”、还款的银行卡丢失无法取款等奇葩理由,又多次诈骗徐女士钱款近50万元。而黄某所承诺的“还款”也仅是为数不多的几次百元、千元的数额而已。自2018年2月起,黄某就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与徐女士见面,直接消失无踪,无奈之下徐女士选择了报警。
直到报警时,徐女士才发现自己面临着讨债“无门”的局面,没有写借条、微信转账记录被自己删除,徐女士无法提供任何可靠的借款凭据可以证明黄某共诈骗其100余万元。徐女士为自己的盲目轻信与疏忽大意感到深深的懊悔。
所幸,部分银行交易明细账单还在。由于案件时间跨度大,黄某借钱次数多,两人对其间细节各执一词,难以一一查清,因此,检察机关对两人的银行交易明细账单进行反复核查,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黄某至少骗取徐女士20万元,数额巨大,已达到诈骗罪定罪的标准。近期,松江区检察院以诈骗罪依法对黄某提起公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