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成松江居民新风尚
2018-11-29 9:47:55发布48次查看
新源人家小区志愿者协助小区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楼道下的垃圾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分类收集亭。现在,居民自行将垃圾分类好后投进分类收集亭。据了解,叶榭镇上的所有小区已全面推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每家每户都知晓垃圾分类
早上7时许,叶榭镇新源人家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亭前就有居民前来排队扔垃圾。“阿姨,你的垃圾袋让我看看。”志愿者打开垃圾袋检查完袋内湿垃圾后,将这包垃圾投入分类亭的湿垃圾入口,随即在居民的绿色账户卡上扫描积分。
“我们2016年的时候首先在镇南花园试行了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当时基本上都需要通过物业公司保洁人员进行二次分类,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叶榭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赵坚峰透露,为了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从2017年开始,叶榭镇陆续在世纪一村、世纪二村等5个小区试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在缓冲期内将每个楼道一组垃圾桶改为三四个楼道一组垃圾桶,过一段时间后再将所有楼道内的垃圾桶撤走。
垃圾桶的“消失”意味着居民原先生活习惯的改变,一开始居民也是质疑不断:“以后扔垃圾会不会不方便?”“我们搞不清楚垃圾要怎么分类。”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有疑惑,那就挨家挨户上门去宣传。世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陈萍告诉记者,在撤桶之前,每个小区都有志愿者入户宣传,了解住户们家中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并为每户居民分发了干、湿两个垃圾桶,讲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如何投放以及绿色账户如何积分等。
在居民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各路志愿者分工合作,协助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他们到居民家中逐户走访,并且不定时回访,为居民解惑的同时收集居民对这项工作的建议。除了入户宣传以外,各个小区内也形成了宣传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在撤桶前的半个月内,新源人家小区内每天都会循环播放关于垃圾分类的“小广播”。“志愿者入户宣传的时候,有些居民可能不在家,当他听到广播里的垃圾分类相关情况时,也可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好。”陈萍说。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推行以来,居委会干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收集亭。垃圾分类收集亭是四分类投放型的垃圾箱房,分别有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个投放口,居民们将分好类的垃圾投放至相应入口后,再到志愿者处扫描领取绿色账户积分。
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好处显而易见,原本摆放垃圾桶的位置空出来之后可以用作停车位。居民们也说,少了垃圾桶这个“污染源”,再也不会因为垃圾桶没盖好闻到垃圾散发的异味了。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陈萍惊喜地发现,前来办绿色账户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了。“从前跑到居民家中把绿色账户卡给他们都不要的,有些人觉得开卡很麻烦,有些人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去扫描,干嘛要开卡。”到目前为止,新源人家小区内的绿色账户开卡率已达93.3%以上。
“我们每个月都会在各个小区举办垃圾分类的活动,有绿色账户积分线下兑换的,也有酵素制作的,由志愿者们指导居民利用西瓜皮、白菜叶等果蔬皮制作成环保实用的酵素,让居民们能够在现场直观地看到厨房里产生的湿垃圾‘变废为宝’,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程度也会大大提高。”赵坚峰说。目前叶榭镇正在申报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镇。“希望通过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使叶榭镇逐步成为松江乃至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最好的街镇之一。”赵坚峰表示。
新源人家小区物业经理包永新表示,实施定时定点投放以后,保洁员普遍反应工作轻松了,省去了将笨重的垃圾桶运送至垃圾房的工作,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小区内的巡回保洁。而物业公司负责把好垃圾出小区的“最后一道关”,确认分好类的垃圾由环卫车分类驳运。“如果环卫还是将分好类的垃圾混装,那么垃圾分类就失去了意义,也会打消居民的积极性。”包永新说。
(摄影:姜辉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