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市民驿站让居民需求在这里“一键满足”
2018-11-29 9:00:55发布42次查看
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各种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窗口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社区事务办理流程、食堂阿姨娴熟地拿着餐勺为食客打菜……在这里,就业指导、社区事务办理、文化休闲、看病配药等居民需求,都能像按电脑快捷键一样“一键满足”。
近年来,本区通过公益配套、“五违四必”整治、社会资源共享等方式,大力推进覆盖老中青幼各类群体的市民驿站建设,逐步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努力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网格管理圈和党建活力圈。
解决急难愁的“万事屋”
今年年初,辞职处理完家庭事务的小徐连着好几个月都没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加之家里经济压力大,一时间情绪有些低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徐听从居委会干部的意见,来到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以下简称“第一驿站”)的就业服务窗口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在了解小徐的情况后发现,小徐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期待,虽然学历低是他的“短板”,但他有年轻、能吃苦的优势,以前还在酒店工作过。为此,工作人员一边从专业的角度给小徐提出就业建议,一边帮其联系有合适岗位的用人单位,很快就为小徐推荐了一家宾馆的工作岗位。
“没想到困扰我们家那么久的就业问题,竟在市民驿站得到圆满解决,就好像是一个可以处理各种问题的‘万事屋’。”谈及驿站所提供的帮助,现已成为宾馆正式员工的小徐连连称赞道。据悉,就业服务窗口配有经验丰富的专职社区就业服务团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创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多种就业服务,平均每天接待居民十余人。
然而,就业服务只是第一驿站这个“万事屋”所具备的众多服务功能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就业服务窗口旁边还设有社区事务延伸服务点、养老顾问、综合为老服务、党群服务多个窗口。工作人员介绍,在社区事务延伸服务点,全市通办的172项社区事务,有38项可当场办理,剩余134项能在市民驿站受理。其中,医保手册的更换、长护险申请等,是目前办理最多的事项。“有些社区事务,居民在家里上网发送申请到我们的受理平台,我们就可以直接审核办理,居民不出家门就能把事办好了。”
在第一驿站右侧的天宝社区家庭医生诊所,每天有三名全科医生坐诊接待居民,内设全科诊疗、中医康复治疗、化验室及药房等功能区。一位正在就诊的居民告诉记者:全科诊疗、中医理疗、化验、拿药……这些曾经要花费半天时间奔波数公里才能解决的医疗服务需求,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可比以前方便多了。此外,在一日三餐、每天开放的一楼社区食堂,菜品单价基本不超过10元,每到饭点,前来就餐的市民都会排成一条“长龙”,火爆程度不亚于各类人气商铺。
家门口的“百姓大舞台”
满足就业、就餐、社区事务办理、看病配药等民生需求的同时,市民驿站还帮助越来越多的居民与艺术不期而遇。位于第一驿站二楼的多功能厅,是居民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决定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百姓大舞台”,弦乐、舞蹈、书法等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
今年70岁的傅克明是一位搞技术出身的高级工程师,他一向对音乐十分着迷,小提琴也拉的很好。从去年年初第一驿站正式对外开放起,社区文艺活动就成了傅克明生活的一部分。
傅克明告诉记者,以前,想和那些志同道合的音乐爱好者们碰面,基本上只能选择在公园的凉亭,但由于天气等原因,真正“团聚”的次数并不是很多。现在好了,政府免费为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让我们有机会在家门口组织自己喜欢的活动,感觉很充实很开心。“如今,我所在的弦乐队已发展到三十四人的规模,平时还到社区里表演。”
在多功能厅对面的日间照料中心,从上午8时30分到下午4时30分,入住的老人们可以在康复室、活动室以及休息室里度过愉快的一天。采访当天,正在活动室给卡通形象“喜羊羊”涂色的周全祯老人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说:“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手工活动,还可以报名参加驿站组织的书法班等活动。”
据嘉兴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第一驿站对外开放以来,政府通过购买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服务,积极引导各类社区团队,组织居民参与到驿站的常青藤、品墨轩、创艺坊等品牌服务项目中来。目前,驿站月均举办活动百余场,歌舞表演、手工缝纫、健康养生等一应俱全,成为市民开展各类社区活动的又一块主阵地。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