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浦东医生全力援滇 大理医疗技术升级

2018-11-28 0:00:00发布110次查看

  云南大理的11个县中,绝大部分人口只有十几万,最多的也不到40万。这意味着当地医院发展成本很高,居民看病难免路途遥远。

  比如,南涧县总人口22.75万,总面积1738.8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总面积99.3%20个民族在此居住,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128人。据南涧县人民医院统计,全县目前无血源性传染病血透患者47人,他们迫切需要在“家门口”进行血透。然而,县人民医院直到今年8月才开展这一治疗。

  比南涧更晚的是云龙县,4年前政府就投资建设了血透室,但直到今年东方医院对口援助云龙县人民医院,血透治疗才启动。云龙县总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几乎全部是山区。总人口20万出头,居住着白、汉、彝等20多个民族。这里山高林密,患者好不容易从山里出来,习惯性地直奔大理而去。病源不足,血透成本就高,血透不开展,患者更不会来医院。这样的循环之下,医疗水平很难提高。

  幸运的是,这种状况随着“对口帮扶大理州——浦东医疗周”活动的开展,随着浦东援建医护人员的到来,正在被改变。

  周浦专家唤醒“沉睡”CT机 弥渡县医院治疗边界扩大

  价值千万的64CT机,带着浦东援建干部的深情厚谊,于2018年春节被运到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本该全力运转,造福一方。可是,10个月过去,它却只发挥了三成的效用。令人欣慰的是,本次医疗周期间,对口弥渡县人民医院的周浦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李炜仅仅用了一天,就让这台机器的功能从30%发挥到了80%

  故事还得从2017年说起。

  弥渡县人民医院院长罗春云说,一直以来,由于没有CT机,弥渡的患者在当地得不到准确诊断,更得不到相关治疗,不得不到上级医院就诊。2017年,浦东对口支援大理措施明确后,弥渡也迎来了浦东对口帮扶的良机——在各方力量帮助下,浦东援建机构找到了位于嘉定的上海厂家,联络捐赠给弥渡县人民医院一台价值千万元的CT机。这台机器免费提供,院方只需支付6年的维保费用。

  截至2018415日,“公益CT机”已为弥渡广大居民群众进行联影CT检查10279人次,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3D500人次。不过,这些服务只是这台机器30%的功能。由于当地缺乏相应人才,机器的大部分功能没有派上用场,用罗院长的话说,这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仅仅靠提高技术就可以升级医疗诊断水平,就可以发挥出机器的大部分功能,浦东援建医生做到了——仅用一天,李炜就在“公益CT机”上完成了一件漂亮活:许多病变在CT平扫时无明显特征,但增强CT却能让病魔显形。“公益CT机”明明可以做增强CT,但在本次医疗周之前,却一次都没做过。

  为什么?“因为增强CT需要在CT平扫基础上,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有重点地进行检查。”而弥渡缺少与机器配套的高压注射器,李炜说,“一台高压注射器价值20多万元,等靠要,显然不能立刻解决临床需求。”物力不足人力补。李炜教会了弥渡医生手动注射造影剂,“从此以后就可以做增强CT了!”看到弥渡第一张增强CT影像出来,很多医生从病房赶来,鼓掌庆贺:“我们的治疗边界又扩大了!”

  周浦医院派驻弥渡县人民医院的第一位专家,是骨科副主任王明辉。进入弥渡临床工作的第一天,正好赶上该院副院长、外科主任秦世景下乡扶贫,于是王明辉接手了他安排在当天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前交接时,秦世景演示了病患CT三维重建影像,他一边操作一遍感慨地说:“这影像就是浦东捐献的那台CT拍的,为了搞清楚怎么使用三维重建功能,我们攻关了一个多月。”

  “有了金刚钻,还怕搞不定瓷器活吗?!”王明辉笑了。这台手术是为一名77岁的女患者进行股骨折修复,术后的对比图像显示,手术非常成功。

  王明辉说:“弥渡医生因地制宜,有一套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巧妙办法,我很佩服我的弥渡战友。”他认为,弥渡的骨科医生已经有能力学习浦东经验,“我来弥渡3个月,至少可以把肩关节的一套治疗手法留下来。”

  “小白”初嫁送福音 远程可视医学诊疗援建巍山

  “我们自己会做手术不算成功,让巍山医生会做手术才是成功。”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余波带领17名科主任,在巍山县政府、巍山县人民医院、大仓中心卫生院以及十里八乡赶来的各族群众面前,描绘了美好愿景。

  巍山,是一个彝族回族自治县,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2052平方公里。巍山有“三个一”:唯一发源于云南境内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红河,源头在巍山境内;大理国的起源是南诏国,而南诏国的发祥地就是巍山;巍山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具体而言,余波的设想是给巍山留下新“三个一”:一支技术精良的医疗队伍;一批适用于当地实际情况的优良技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平台。实现方式,是“线上线下”的两条腿走路模式:线下,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每3个月派遣3名浦东医院的专家来巍山,给当地医生进行手把手式的教学。同时,了解当地医疗需求的变化,学习巍山医生的经验。线上,浦东医院带来一套远程医疗系统,其中包括一个第二代远程随访机器人——“小白”。

  1120日,在浦东医院与巍山县人民医院、巍山县大仓中心卫生院结对帮扶签约仪式上,巍山县县长王利伟和余波一起为“小白”掀起了红盖头。一个小时后,通过遥控器遥控,“小白”便自动“走”进了内科病房。通过“小白”,浦东医院心内科主任朱中生与巍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学忠共同为两位患者看了病。

  身为远程随访机器人,“小白”的“脸”就是一个电子屏幕,可以把巍山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诊断传递给位于浦东的另一个“小白”。相对应的,巍山也可以通过“小白”的“脸”看见、听见浦东医院传来的信息。

  “把患者的手给我看看。”浦东那边,朱中生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巍山这边的杨学忠拉起患者的手放在“小白”面前。很快地,朱中生综合各种信息做出了判断,这位原本已经放弃治疗的中年女性,还有治愈希望……

  “我们不满足于‘小白’,我们还想把上海最顶级的医疗服务技术带给巍山。”余波介绍,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浦东医院是最早开启“云病理”的医院,“哪怕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巍山,一个病理图像也只需要3分钟就能传到浦东,半小时之内就能由上海最好的专家给出诊断。”

  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医疗诊断皇冠上的明珠,它既需要专业的设备,也需要高端的专业人才。记者在大理采访发现,那里拥有病理科的县级医院可谓凤毛麟角,浦东援建的县级医院也没有一家是有病理诊断能力的。

  “小白”的到来,标志着位于巍山县人民医院内的“远程可视医学诊疗中心”启动。当天,浦东医院病理专家在巍山现场演示了与上海的病理讨论,专家笃定地说:“有了这个系统,巍山只需要培养病理切片人才,就可以得到国内最尖端的病理诊断结果。”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