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门口”的医院曾成功救治球员登巴巴 如今迎来85华诞
2018-11-27 21:49:02发布50次查看
图片说明:普陀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德魁在论坛上介绍医院发展情况。
图片说明:二级公立医院如何调整发展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热点。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27日报道:普陀区人民医院近日举办“‘新时代·新医改·新契机’—— 2018 首届上海市二级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管理论坛暨上海医院协会区综合性医院管理专委会学术论坛”,以此庆祝建院85周年。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出席论坛并指出,二级公立医院要调整发展,让生存与发展更加贴近区情与百姓的需求,通过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发挥更大健康作用。
据普陀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德魁介绍,该院地处商业繁华地段,近几年周边居民小区的升级换代,导致经济条件好的病人流往三级医院,还有不少病人倾向收费少、配药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使得医院从原来承上启下的角色变成了尴尬的“夹心层”。如何升级、更好地服务周边百万居民成为了发展新问题。
2016年2月26日,该院与同济大学医学院、普陀区卫生计生委、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联手创建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在现有格局下,找准自身定位,突出特色,学科建设要分层次、分步骤,层层递进……”,医院学科发展的轮廓在管理者们的心中渐渐清晰。
据介绍,两年多来,该院多次组织重点学科带头人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参加学科评估会,十院专家也多次到普陀区人民医院指导工作,双方学科紧密衔接、互动融洽。在此过程中,普陀区人民医院积极夯实内涵建设,构建“1+3”核心学科、“1+5”重点专科和“x+y”学科体系。
2016年,该院凭借学科资源和成功救治登巴巴的社会影响力,加速骨科运动创伤康复治疗中心建设;积极成立骨科腰腿痛、泌尿系结石、普外科胆石症和妇科微创四个联合诊疗部;成立胸痛中心,与120签订协议,建立无缝连接、快速识别的紧密合作,尽早识别和明确诊断心梗,一键启动急诊pci救治流程,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建立生命通道。
经过多次的学科融合,普陀区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的业务量和医政指标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以泌尿外科和骨科为例,患者就诊数量增加,手术量大幅度提升,住院天数缩短,药占比下降,科室整体业务量明显上升。
近几年,该院还紧紧围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党建、精神文明项目评选,围绕解决患者就医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推出医疗服务举措,以全国劳模于井子名字命名的护理小组推出“八心”人性化护理法,获社会各界好评。医院编撰的以护理小组感人故事为主线的《天使心路》一书,成为全国护理服务的第一本书籍,全国发行2万本。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