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关于重塑乡村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2018-11-27 10:33:57发布61次查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今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把“三农”工作提到了全新的战略高度。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乡村地区长期发展相对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因征地动迁、读书迁户口等原因,一大批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优秀人才不断外流,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中陷入困境。
  乡村环境亟待提升。缺少统一的村庄规划,农村面貌五花八门、毫无特色,没有形成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居风貌。部分老旧民舍已成危房,大量房屋闲置。
  道德水准有待提升。近年来,有的农村地区出现道德滑坡、家风不正、邻里关系淡薄等现象。一些地方赌博成风,陈规陋习不少,封建迷信滋生,甚至存在一些黑恶势力。
  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普遍存在文化设施不足,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精神生活匮乏等现象。非遗文化传承面临断代,传统手艺后继无人。
  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农村地区学法、守法、用法整体氛围不浓,法制文化缺失。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赌博设套等方式盯上动迁户手里的房子;传销、非法集资等触角也从城市伸向农村。
  重塑乡村文化的几点建议
  要让人才回流乡村。松江是上海地区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要重新认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农村的关系,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让农耕文明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要理顺“三农”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制订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人才回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创、养老、民宿等体验式经济,鼓励各方社会贤达和社会资本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人才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夯实乡村文化传播基础。
  重视乡村规划中的文化符号。尊重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对房屋整体外貌制定“一镇一策、一村一品”的指导性意见,做好危旧房屋的修缮和翻建工作,注重新江南田园乡村布局,撤并零星村落,开展河道整治,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态修复,以文化来增加乡村自信和吸引力。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功能,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村务工作。通过重建乡土信任,聚焦历史文脉,用心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唤醒对家乡的情怀。以党建工作引领,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抵制赌博等不良之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重塑耕读传家、诚实守信、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既要挖掘施蛰存、史量才、赵祖康等老一辈乡贤乡绅的事迹,又要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乡绅”。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服务功能,办好村民大课堂,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各类群众艺术创作,既尊重传统文化,又反映时代发展,讲好农村人喜闻乐见的故事,繁荣地方文化发展。结合地方特色发展文创产业,恢复农村集市,传承民俗文化,保护发展顾绣、草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叶榭软糕、广利粽子、张泽羊肉等传统技艺,做到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推进乡村法制文化建设。成立法制文化宣讲团,开展乡村精准化普法教育,通过以案说法,增强村民金融防范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服务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居律师队伍,定期深入农村基层,帮助协调农民利益,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民盟松江区委王一峰)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