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距离现在过去了整整40年。那一年,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坐上时光机穿回1978,会看到什么,想起什么?海派文化中心举办的这个新展,或许就能给你一个机会,回到1978的旧时光中,让你有所思考,并找到答案……
《回到1978》王人佳个人作品展
展期:即日起至2019年1月22日(周二)
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上午 09:00-11:30,下午 13:30-16:00
地址:海派文化中心(四川北路1468号四川北路公园内)熙华厅
王人佳
自由职业画家
王人佳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艺术设计系,后留学法国。
2011年毕业于里昂埃米尔·寇勒艺术学校。回国后学习国画。
2015年于上海中国画院国画高级研修班进修。
2017年6月作品入选第19届“江南之春”上海美术作品展。
2017年9月参加上海中国画院2016届高研班结业作品展。
2018年3月参加“墨迹”上海中国画院2016届高研班师生作品巡展。
2018年7月参加“美好在黄浦-画述这四十年”水彩画展。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传承海派文化深厚内涵,海派文化中心精心策划《回到1978——王人佳个人作品展》。
回首40年,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都在不断变化,而海派文化的精神深深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血脉,历久弥新。我们希望通过年轻画家王人佳的作品,去回味40年前的老时光,感受在海派文化滋养下,这座城市的温度。
《回到1978》展示了王人佳最有趣、最具特色的手绘作品14幅,带领大家穿梭回旧时普通而温暖、平凡又精彩的百姓生活和美好岁月。这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小女孩,以一个艺术家的立场与观点,以一名旁观者的态度与视角,诉说着改革开放的故事,留法学习的宝贵经历,更使她的作品彰显出海派绘画的多元魅力,为观众开启了一场曼妙的视觉时空之旅。
一波回忆杀正在赶来,大家做好准备了吗?
《五个姑娘》
王人佳儿时听母亲讲述她的童年,17平方的家住着9个人,晚上睡觉5个姐妹挤一张床上,头碰头脚碰脚、不好翻身、还可能掉下去。想象中的画面不是很美好,但这幅画上的这一家子却让人感觉很温馨。王人佳说,画中间那个看小人书的女孩时,她想起了爱看书的妈妈,当时妈妈应该也是看得这么入迷吧。
《刷牙》
画中的五个姑娘挤在一个水斗前面,墙上是各家东一只西一只的水龙头,大家急急忙忙、推推搡搡地刷牙洗漱,仰面漱口时嘴里的水花像极了波涛海浪,这种漫画式的夸张,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正是这种可爱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这位青年画家童趣又特别的一面。
王人佳作品里对石库门生活方式细腻的表达,以及水彩、水墨两种中西方绘画艺术交相辉映的和谐感,让我们觉得,王人佳很海派!
王人佳有话说“这一系列弄堂生活组图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儿时与外婆一起生活的回忆,很感恩家人的养育,也感谢这段难忘的经历,让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了这些场景,才有了《回到1978》的存在,让我有机会表达心中所爱、所感。”
王人佳分享创作故事开幕式
2018年11月22日下午,《回到1978——王人佳个人作品展》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虹口区文化局党工委副书记苏丽,著名画家、媒体人、专栏作家杨建勇,以及王人佳共同为展览揭幕。
本次展览,得到了著名画家杨建勇的大力支持。他在致辞中指出,王人佳出生的年代与她所描绘的场景相距不远,艺术家在毫无怀旧的情绪中回到过去,用非现场的存在表达出现场的情绪,这些生活场景因为岁月的更替变得温馨,这样的绘画语言很当代,视觉表达也很独特。我们可以在《回到1978》中惊喜地发现这40年的变化,并从容地回望祖国的进步,这就是《回到1978》意义所在。
开幕式上,王人佳向本次展览的主办方和策划团队表达了诚挚感谢,并将手绘作品《屋顶之二》赠与海派文化中心。
策展团队负责人,中共四大纪念馆副馆长邹悦分享了策划这场展览的初衷。她感言,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举办《回到1978》,恰逢其时。这是王人佳的个展首秀,她的艺术禀赋和作品内涵,是我们欣赏和认可的,更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她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正在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积蓄能量。海派文化中心自开幕以来,始终以团结海派文化人才,凝聚海派文化力量,继承弘扬海派精神、丰富发展海派文化为重要使命。很高兴为有能力、有梦想的年轻人搭建展示交流、成长发光的平台,期待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走进海派文化中心展示风采,与我们共同前行。
为庆贺展览开幕,上海市女记者合唱团现场献唱《夜来香》《关雎》《夏小凡,好下来唱歌来》等曲目,用歌声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热爱。
旁观与凝视回望与想象,你,或许已经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