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它在化解“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随着大批量的投放,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成为城市管理难题。在近日举行的“共享单车规范”代表建议集中督办座谈会上,与会者就黄浦、静安、普陀等中心城区共享单车管理难题,频频出新招,让“无处安放”的共享单车有了“容身之处”。
黄浦:
搭建共享单车四方协商平台
黄浦区作为中心城区,受区域面积小、中小道路多、车站多、办公楼宇多、人流量大、停车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一度成为共享单车乱停放矛盾集中爆发的城区之一。特别是今年2月“4000多辆共享单车被扣”的新闻,更是成了舆论焦点。
本着开放包容支持发展的态度,黄浦区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与共享单车企业、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创造有利的共管共治环境。目前,黄浦区已经搭建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共享单车企业、停放管理公司”四方沟通协商平台,定期会商研究共享单车管理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专题协商13次。通过协商,努力寻求在管理界限、工作职责、基本规范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
针对共享单车过量投放、不文明骑行和乱停放,黄浦区根据非机动车禁行道路范围,在全市率先制订并发布了《黄浦区共享单车投、骑、停禁限区域》,明确南京东路、淮海中路等5个禁投、禁骑、禁停路段,北京东路福州路等22个禁投禁骑路段,以及人民广场、新天地等6个限制投放、停放区域。在此基础上,划定共享单车分类停放管理区域(禁止区域、限制投停放区域和适宜投放区域)与各共享单车企业签订管理协议书,约定企业方管理责任和投停放标准。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市民群众配合政府共同治理停车秩序。
普陀:
快速处置积压单车避免“堵点”
每天早晚高峰,是共享单车投放的峰值,如何避免大批量的共享单车积压,造成道路交通受阻?普陀区在快速处置上动足了脑筋。
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建立了“十五分钟”快速处理机制:要求共享单车运营单位应按照投入车辆总数以不低于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车辆维护人员、维修人员和调运人员,保障辖区管理清运调度等任务。
同时,建立共享单车“五分钟”快速响应,“十五分钟”快速处理机制,即针对共享单车违规停放、过量停放等问题,共享单车运营单位在5分钟内进行响应,15分钟内抵达现场并进行整改。对发现损坏的自行车应在一天内召回维修或报废,不得将故障车辆占道堆积摆放。
为了确保这一机制的落实,真如镇街道还建立共享单车企业诚信档案,对乱投放、乱停放问题严重、线下运营服务不力的共享单车企业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整改无成效的共享单车企业视为失信行为,街道利用《普陀区诚信红黑榜》等平台公开通报。
普陀区长风街道也有类似的做法:在人流量较多的金沙江路地铁站开展的停放管理试点中,街道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相结合,落实发现机制,发现共享单车停放积压现象,及时上报街镇所属部门,通知共享单车企业对积压点的单车“及时到位、及时清理、及时搬运、及时整治”。
静安:
分类管理 引导规范
静安区则通过分类管理,挖潜非机动车停放条件。静安区对道路实施“景观道路、重点道路、一般道路”的分级分类管理,力求达到“景观道路控制停放,主要道路规范停放和支小道路有序停放”的总目标。依据《静安区道路非机动车停放点设施及标志标线规范》大力增设和扩大停放点位,目前静安区共有停车点3453个、停车点长度79253.4米,预计可停放约19万辆,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内的非机动车停放条件。
当然,引导规范,有序发展是共享单车管理的必由之路。针对无序投放的问题,静安区要求企业进一步规范方案,重点关注四类严控区域:南京西路、华山路等景观路段严禁停放;27条重点道路沿线杜绝违停;轨交站点周边控制投放量,反对无序竞争;重点商务楼宇(如嘉里中心)门口接受统一管理、集中停放。
针对违停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静安区政府职能部门对话共享单车企业,从管理、技术等角度研究解决方案,如与“小鸣单车”开展合作,在四行仓库附近率先试点电子围栏技术,约束用户用车行为,引导文明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