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城市,大肠癌的发病也早与国际接轨,在21世纪初就已“上位”到“老三”的位置,近年来又更进一步,取代胃癌做了“老二”。
到大医院去检查?完全不需要!50-74岁的长宁区户籍和常住居民们快看过来!
大家可以根据每年户籍或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告知的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经过专业一身的评估之后,免费筛查大肠癌!居民还可以拨打12320咨询。
大便隐血检测试采集器
大肠癌的年龄偏好
相对性别、大肠癌的年龄偏好更明显、年纪越大,患癌的风险高,这和大多数其他类型的癌症是一样的。
40岁之前的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20-39岁的病例总数仅占全部大肠癌病例数的1.5%。
40岁以后,大肠癌发病率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上升。
40-54岁的病例总数占到全部大肠癌病例数的15%。
55岁起,大肠癌发病率突破万分之五,并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每隔10岁就能翻个倍,男女之间的差异也开始加大。
65岁起发病率继续突破千分之一,75岁起发病率突破千分之二。
大肠癌的发病率在80-84岁达到最高峰,发病率达至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之间,此时男性的发病率已经突破千分之三,高出了女性近一半。
55-84岁的病例总数占到全部大肠癌病例数的77%。
庆幸的是,大肠癌的致命程度相对较低,随着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措施的加强、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个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大肠癌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死亡率不断下降。
在目前高发病率的背景下,大肠癌的死亡率仅为发病率的1/2,居癌症死亡谱的第三位。
那么哪些人群应该做肠癌的筛查呢?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列为高危人群:
一、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二、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三、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四、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①慢性便秘(近几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②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③黏液血便;
④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⑤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⑥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小贴士
“亡羊补牢”的七种措施
补充膳食纤维
正确的补充方式是食补,蔬菜、水果、谷物杂粮、豆类都是膳食纤维既丰富又廉价的来源。而且这些食物多吃了,肚子装不下了,肉类摄入也就相应能够减少。保健品和药物式补充是永远达不到食补效果的。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大肠产生“健康”粪便,但是粪便再“健康”,总归还是粪便,里面包藏的有毒有害物质,始终是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突破膳食纤维和大肠菌群建立的屏障,危害到大肠。
保证充足的睡眠
研究发现,缺乏睡眠会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特别显著的就是大肠癌,还有淋巴瘤和白血病,所以像失眠、熬夜或者日夜颠倒的倒班制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可能致癌的黑名单。
睡眠主要是通过减轻胃肠负担和提高大肠修复效率两大途径降低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规律的饮食
规律的排便,除了要有规律的睡眠,还要有规律的饮食。虽然一两顿不吃,不会影响粪便的有无,但还是会影响到量的。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常因自己三天两头没有排便而烦恼。其实原因很简单,想想自己吃了多少,可能就是因为吃得太少。
所以,吃是“排”的重要前提,吃也实在在地可以促进“排”,不仅是食物本身,还因为神奇的胃肠反射的存在。
增加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的益处是说之不尽的,对于大肠来说,首先是增加了机体营养的消耗、那就促进了小肠对营养的吸收,减少了进入大肠的剩余营养量,所以对那些超重和肥胖者,机体会因为已经处于营养过剩状态,从而减少小肠营养的吸收,而这部分人群却又是喜欢多饮多食,于是让大肠的负担雪加霜。
其实,肠道蠕动也是一种身体活动,但不受大脑的主观控制,但自主的身体活动还是可以影响到肠道蠕动的速度。
补充水分
水分的补充是多益善的,是排便不畅、粪便干硬者首选的解决方案。
避免药物促排便的危害
不管怎么样,使用药物或者保健品促进排便,都属无奈之举,而不可轻易使用。效果再好,长期使用总归免不了不良反应。
首先是一用就不容易停,然后是机体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效果,只会让人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