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松江新闻

擦亮金名片 提升知名度 ——车墩镇多措并举传承推广松江农民丝网版画

2018-11-23 0:00:00发布59次查看


走进车墩镇丝网版画创作基地,一幅幅色彩鲜明、肌理感强、充满泥土气息和农民画意趣的丝网版画映入眼帘,房间正中间的书桌上,摆放着各种颜料、纸张和画笔,基地负责人张玉良一边整理画稿,一边指导今年新招进来的徒弟掌握丝网版画制作的技术要领。
  “作为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江农民丝网版画曾经经历了非常辉煌的时期。”车墩镇文体所负责人陆群介绍。松江农民丝网版画起源于1985年,仅仅四年之后,就因为推广成绩突出而使松江得到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称号。上世纪90年代,车墩当时的农民画家钱炳荣在自己家里办了全国首个丝网版画家庭展览,松江农民丝网版画还走进了北京、上海市区的画廊,更东渡日本,在东京、横滨等5座城市展出。
  “正是因为丝网版画曾经辉煌过,所以我们也希望在新时代让它重现光彩。”陆群说。然而,在传承和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困惑和瓶颈,主要问题是人才和影响力的缺乏。
  张玉良是第一批接受丝网版画培养的创作者之一,30多年来,他对松江农民丝网版画始终热情不减。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坚持创作,也带过不少徒弟,然而最终留下来坚持创作的并不多。“绘稿、拷版、绷网、晒版、印刷……要制成一幅版画是非常费工夫的,从构思到成稿,一套流程下来,通常要花上1个月。”张玉良说,繁琐的工艺流程以及漫长的制作周期让很多年轻人对学习这门手艺望而却步。
  随着第一批创作者步入老年,松江农民丝网版画传承者的年龄断层现象逐步显现。另外,用丝网版画的形式表现农民画,对创作者来说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上海是个多元化的城市,年轻人对民间文化缺乏生活体验,也没有太多热情。”张玉良认为,管理、运营、推广的滞后和人才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松江丝网版画知名度的提升,而影响力的欠缺也导致这个项目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如何将松江丝网版画这张金名片传承好弘扬好,让它再续辉煌,作为发源地的车墩镇义不容辞走在了前头。“首先是人才的培育。”陆群介绍,今年,镇里积极组织丝网版画作者、爱好者、学员到浦东新场古镇、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影视基地、松江各街镇等地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参加区百姓艺术大课堂、版画院的水印版画艺术研习班等学习、培训、研讨活动10多次。青年作者是车墩版画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在普及和传承的过程中,车墩致力于发现挖掘一批有潜力的年轻人,以老带新的方式手把手传承。
  在提升影响力方面,车墩镇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丝网版画走进社区、企业、学校、部队、影视基地,举办不同主题的版画展。“明年我们将走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丝网版画展览,主题是‘守望乡愁’,现在展览已在筹备中。”陆群说,未来,高品质的展览还将走进上海市区,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车墩镇也将积极探索丝网版画非遗创意产品的开发,与各家文化公司洽谈,设计、研制出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丝网版画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
  硬件配套上,目前位于华阳老街的车墩丝网版画美术馆已进入装修阶段,明年将开门迎客,届时,600多平方米古色古香的美术馆不仅是一个人文景点,还是集创作、交流、接待、展览、参观、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相信未来,它将为松江丝网版画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松江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