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自2016年起在全区各街镇广泛深入推进。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宅基学习点的规模、密度和类型不断增加;学习内容日益丰富多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区教育受众面不断拓展,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老百姓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便利的学习机会,接触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目前,“15分钟学习圈”逐渐形成终身教育特色品牌,成为金山终身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位一体形成“圈”的框架
各街镇(工业区)在调查研究并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村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村落宅基、居委会楼组、企事业班组、种植园、体验基地等点位,建立学习点,并选拔学习点召集人,形成镇社区学校——村、居教学点——多元学习点“三位一体”的15分钟学习圈建设格局,村居民只要步行15分钟就能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枫泾镇突破原有的“镇社区学校——村居学习点”的格局,在乡村宅基、居民区楼组、企业车间、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多元学习点362个,拓展了学习阵地。廊下镇社区学校开办女子学堂,以社区学校为主学堂,在全镇设立“校园、宅基、楼组、基地企业”5大课堂,还建了6个学习体验点。此外,为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在15个村居开设41个“祖辈课堂”。
建章立制推动“圈”的运行
2017年4月,金山区文明办、金山区学习办联合下发《金山区推进终身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确定了15分钟学习圈建设的总目标,即到2018年,各街镇(工业区)全面建成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实现圈内学习互动共享,形成学习圈全纳、开放、多元的终身学习模式。同时下发了《金山区终身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考核指标》,从制度上保障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各街镇(工业区)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和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了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山阳镇、张堰镇、亭林镇、枫泾镇、漕泾镇、金山卫镇等镇分别建立了“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或分管镇长任组长,指导协调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廊下、山阳等镇吸纳多部门共同参与学习圈的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局面。
各街镇(工业区)也相继制定《推进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村居学习点考核细则》。同时建立了学习点干部季度例会制度、学习交流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工作巡视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工业区还将各村居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列入《村居社区教育工作考核方案》,进行考核。
各宅基学习点规范管理,学习点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组织人员落实、场地经费落实、活动内容落实。廊下镇制定一批富有特色的《宅基公约》、《楼组公约》、《家训家规》。张堰镇对各学习圈制定学习圈制度、学习圈公约、学习圈活动记录制度等。
组建队伍搭起“圈”的架构
各街镇(工业区)将学习圈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专职兼职教师、村居办学干部、志愿服务者队伍是15分钟学习圈建设的重要人员保障。漕泾镇成立了由村居委学习干部组成的活动指导联络员队伍、由宅基(楼组)学习点负责人组成的领头人队伍、由村居学习点志愿者和学校志愿者组成的社区修身学习点志愿服务队等三支队伍。石化街道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了一支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师资队伍,除了吸引知名“大咖”外,还吸纳了知名艺术家、一线高级工程师、律师、退休老领导等一批社区“名人”加入。
贴近需求丰富“圈”的内容
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让村居民听得懂,学得进,受教育,见行动,各街镇(工业区)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家庭教育、民俗文化教育、科普创造教育、文明道德教育以及休闲娱乐教育等内容,以满足各年龄段、各层次群体学习需求。亭林镇根据村居民需求,发放菜单配送学习内容,各学习点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取。吕巷镇将15分钟学习圈和巷邻坊工作站相结合,进行宅基村民的心理关怀、传统节日互动、沟通交流、党建知识宣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丰富宅基点附近村民的学习内容。
灵活方式增加“圈”的引力
各街镇(工业区)针对村居民文化、爱好、习惯等不同特点,采用“巡展、巡讲、巡演”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村居民利用休息日或晚饭后休息时间,到学习点来参加讲故事、演小品、看演出、说案例、看展览等活动。张堰镇通过组建自主学习团队的做法,吸引了更多的村居民参与到身边的学习活动中来。吕巷镇社区学校和施泉葡萄合作社、巷邻坊开展相关部门共建巷邻坊学习圈,在挂满葡萄的藤架下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创新学习方式。朱泾镇注重培育文化团队,通过团队的各项活动使15分钟学习圈建设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主动服务显现“圈”的成效
通过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建设,把课堂直接设在村宅、楼组村居民、企业车间,有效拓展教育阵地。在地处比较偏僻的村宅,一些行动不便和不识字的老年人也能够近距离参与到各类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中来,一些有学习愿望和需求的建设工人(外来务工人员)也逐步加入进来,进一步扩大了社区教育覆盖面。
15分钟学习圈通过精心设计主题内容,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道德公信传播到村宅、楼组和村居民中间,使得社会文明在民间生根发芽。宅基(楼组)修身学习点不仅成为居民的学习场所,而且成为村居民相聚聊天的议事点,通过现场调解邻里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形成了社区治理有效的形式。
学习圈激发了村居民的学习热情和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有效地丰富了村居民生活,使更多的人告别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来,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养和文明程度,而且培育了乡村文明新风。
两年来,金山各街镇(工业区)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建设项目共投入建设经费697.36万元,建设多元学习点876个,开展各级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活动14759次,金山市民参与各级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活动达455620人次,各街镇(工业区)社区学校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与15分钟学习圈建设有709人,组建了3101人的志愿者队伍,全区共培训学习点带头人物440人,制定乡村民约公约866份,为构建和谐金山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