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大米的售价高于市场价几倍,却仍供不应求。书院镇塘北村月忠家庭农场主蒋月忠笑着说:“明年我还要再多种一些。”最近,她参与试种试销的首批“书院厂”品牌大米一经上市便销售一空。
“书院厂”大米是书院农业服务中心新推出的优质大米品牌,在选用优质品种和科学栽培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书院厂”的历史文化渊源,为农产品注入浓浓人文气息。这也是书院镇以乡愁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粒粒大米传递浓浓乡愁
书院厂,原是位于书院镇镇域内一座“五开间两厢房”的老建筑。对于书院镇而言,其背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晚清、民国时期,书院一带的耕田归属为教育公地,当时的县衙在这里设立了一个“书院厂”税收点,把收取的税赋全部用于当地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书院厂被改用为书院小学,所在的大队被称为“书院大队”。虽历经建制改革,但“书院”两字被一直沿用了下来。
“将书院的稻米冠以‘书院厂大米’,包含了书院的文史渊源,它传承了书院崇尚教育的传统,也留住了书院的历史文脉,留住了书院的根。”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沈义勇说。
优产优销打响乡村品牌
包括月忠家庭农场在内,今年,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前期考察评测,筛选了镇域内5个家庭农场试种“书院厂”大米,引进了产量高、米质优、抗自然灾害性能强的江苏农科院的“南粳46”,种植面积共计1000余亩。在种植过程中,全部采用高标准化生产,统一生产模式、技术规范,并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服务。
此外,“书院厂大米”采用一年一季的水稻种植模式,六月播种,十一月收割休耕,休耕期间以种植蚕豆、红花草等绿肥修复土地生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统一施用有机肥,从而真正保证了舌尖上的环保。
“品牌大米煮熟后,香味浓郁,口感甜糯,自10月底上市以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浦东001号家庭农场乔占家庭农场也是首批“书院厂”品牌大米试种点之一,农场主乔占介绍,今年他们试种的108亩品牌大米仅靠口口相传,在半个多月间已经销售了三分之二。“过去,各家农场水稻种植散而杂,大米质量良莠不齐,销售难也是常态,而现在我们抱团打品牌,有了品质保障,我们不愁销路了。”
拓展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书院镇共有农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家庭农场56个,基本农田约2.6万亩,其中1.4万亩栽种水稻。早在今年年初,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就制定了做优、做强优质大米产业的实施方案。
“书院厂”大米品牌商标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注册,各家庭农场组合使用。除了帮助农场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外,中心还对品牌大米设计了统一包装,制定了定价标准。
月忠家庭农场今年共种植了156亩水稻,其中试种品牌大米20亩。尽管品牌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管理、肥料采用等方面的成本略高于普通大米,但有了品质保障,售价翻了几番,产值大幅度提升,这让蒋月忠直呼“种少了”。
沈义勇表示,接下来,书院镇还将进一步探索细分“书院厂”品牌大米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同时,继续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底蕴,为农产品赋能,持续提升“书院厂”品牌知名度,实现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