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松江区浦南乡村基层戏曲文化团队负责人培训班在泖港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顺利开班,来自浦南四镇各戏曲文化团队的50余名团队负责人参加培训。区文广局业务科科长杨雨清作开班动员。
培训班是区文广局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2018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的具体举措,也是为推动我区基层文化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文化团队负责人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促进工作交流搭建的重要平台。杨雨清科长在开班仪式上提出了“珍惜机会,认真思考,学以致用”的十二字参训要求,号召学员们要树立“从民间中来、到民间中去”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努力提升理论修养,加强艺术创作,深入挖掘本土创作素材,讲好“乡村故事”,为培育浦南农村地区优秀文化品牌,延展人文松江文化根脉,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多作贡献。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王勤主讲的“乡村文艺团队如何延续传统及推陈出新”是本期培训班的第一课。王勤有着华丽的艺术履历,她6岁开始学习扬琴,8岁学习沪剧,从小得到丁是娥、石筱英、向佩玲等名师指点,15岁就获得上海市沪剧演唱“水仙杯”大奖赛一等奖的殊荣。其代表作品有《杨柳一家亲》、《生命的礼赞》、《白兰情缘》、《谁是母亲》、《大雷雨》、《庵堂相会》等等,她扮相端庄靓丽,唱腔圆润甜美,表演细腻传神,戏路宽广,擅长多种流派,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常年活跃在基层舞台,深受群众的喜爱。王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通过讲述自己艺术人生中那些关于创作、关于表演的小故事,以及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挫折、成功与喜悦、耕耘与收获等心路历程,来谈她对于如何挖掘创作素材,如何讲好“乡村故事”,以及作品如何推陈出新的见解。在座的学员大多都是王老师的铁杆粉丝,通过授课,大家有机会认识到了跟舞台上不一样的王勤,了解到了很多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受感动和启发。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员们听得很入神,兴之所至处,王老师偶尔来上几句现场示范,赢得掌声阵阵,让学员们大饱耳福。
由松江区文化馆原副馆长沈玉亮主讲的“传统乡村文化与振兴地方戏曲相融合”也同样精彩。沈老师与戏剧有着不解情缘,他常年潜心戏剧文学创作,成果丰硕,著有《玉亮小戏选》、《无花果》、《李塔情缘》、《战胜悬崖》、《永远的梅花》等多部作品,对创作颇有心得,退休以后继续发挥余热,不仅笔耕不辍,又回到基层带领戏剧团队发展,为振兴地方戏曲不遗余力。沈老师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让学员们理清了松江与戏曲的深厚渊源,对松江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及作为“上海之根”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沈老师从自身的创作和带领团队的经验与体会出发,强调创作一定要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获得认可。此外,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过程中,如何把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激活传统文化,进而促进地方戏曲振兴方面沈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让学员获益匪浅。
培训班虽然时间只有一天,但很好地搭建了提升基层文化团队负责人理论素质的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