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召开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暨河长制工作会议
2018-11-20 17:08:44发布59次查看
据闵行区消息:11月15日上午,闵行区召开了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暨河长制工作会议。
会上,区委书记、区第一总河长朱芝松紧扣2018年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类目标,围绕提升水质、提升水面积关键词,提出了三点要求和建议:
一、提高站位、认清形势,坚定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决心。要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水环境治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治理的成效决定着我们的城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目标是否能实现。
二、突出重点、科学治水,着力提高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要断面、流域一起控,点源、面源一起治以及整治、长治一起抓。
三、完善机制、夯实责任,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落地生根。要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内外协同机制,健全协同作战机制。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夯实责任、协同作战、戮力同心,确保水环境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现场,区政府与全区14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签订了河长制工作重点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明确了2020年底前闵行水环境治理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措施以及监督考核体系等内容。
早在2015年,咱闵行就打响了水环境生态治理攻坚战,期间,整治水环境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在消除黑臭河道、消除劣ⅴ类水质以及推进河长制方面,闵行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消除黑臭河道,再现岸青柳绿
治理水环境,河道是否清澈是一个重要指标。在前期排摸时,区水务部门发现部分河道仍存在黑臭现象。
曾经,在闵行的黑臭河道名单上,后浜就榜上有名。后浜位于梅陇镇许泾村内,全长为843米。整治前的后浜由于水系不通而导致水质变差。经过整治,后浜沿岸不仅新添了几处健身休闲场所,而且新增的护栏和植被绿化也让其充满生机,焕然一新!
经过整治,华漕镇许浦港同样也撕掉了黑臭脏的标签。一眼望去,蓝天白云下,许浦港河水变得明净碧绿,清澈见底。有谁能将它和几年前的黑臭联系到一起呢?
三年来,通过底泥疏浚、沟通水系、整修岸坡、修复生态等方式整治,截至去年年底,全区中小河道已经基本消除黑臭。
消除劣ⅴ类水质,提升水体质量
在中小河道黑臭整治的基础上,闵行还不断巩固提升河道水质。水质一般分成五大类,即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其中,ⅰ类水质最好,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而水质为劣ⅴ类,就表示河水污染亮起红灯啦!
在所有的劣v类河道中,苏四期水环境整治为近三年的重头戏。
今年年初,闵行启动了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为引领的劣v类河道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整治范围包括淀浦河以北区域,共涉及华漕、虹桥、七宝、莘庄、梅陇5个镇和新虹、古美2个街道,总面积93.2平方米,河道255条。整治内容包括河道整治类、控源截污类、提标改造类、执法监管类四大类十个子项。
深化河长制,要整治更要长治
河道整治的长效管理中,河长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开始,闵行就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即落实河道、湖泊保护与管理责任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区已聘任各级河长415位(除民间河长),制作并竖立相关公示牌1249块,涵盖所有河道。
深化落实河长制,闵行已经构建了镇级河长责任制、村级河长负责制、民间志愿者河长制、人大代表监督制四位一体的河长制。截至目前,河长巡河累计达26021人次,其中区级河长96人次、街镇河长1259人次、村居河长24666人次。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共发现问题1639处,已完成处理1336起。
水环境治理不间断,全面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接下来,闵行将继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聚焦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网改造,对存在混排现象的沿河排放口进行改造。
整治黑臭河道、消除劣五类水质、深化河长制……闵行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始终保持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高涨热情。闵行将继续推进水环境治理,结合实际情况精准发力,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恒心和绣花般的匠心,打赢碧水保卫战,为把闵行建成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上海新闻